穿多了显胖、穿少了又冷,困扰大家多年的难题,似乎有了解决办法。
网络流传着一条量化的“穿衣公式”。是不是有用?大家都有些将信将疑。
1、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
2、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
3、稍厚的弹力絮棉衣是5℃;
4、厚羊毛衫是4℃;
5、棉背心4℃;
6、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
7、厚的棉毛衫2℃;
8、薄的棉毛衫是1℃等。
所穿衣服温度和天气温度相加,一般控制在26℃就可以了。给小朋友穿衣服,尽量层数多一些,好加好减。这个穿衣加减法则是根据室内外温度来定的。以室温8度为例,以这个为基础温度,一件厚的棉毛衫、一件棉背心、一件羊毛衫、一件薄款羽绒服或者棉衣、再加一件抓绒衣服,做加法:室温8度+2+4+4+5+3=26。
大多数网友认为不靠谱
新浪网做了一个穿衣公式的调查,截至2013年11月25日下午15:48,认为“穿衣公式”靠谱的红方有988人,认为不靠谱的蓝方有4808人。
穿衣公式PK
红方意见摘录:
外撕内解的费斯:每个人可以计算所需要的温度,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来穿衣服了,很棒!
蓝方意见摘录:
小阳子--诶:#穿衣公式#你觉得穿衣公式靠谱吗? 不靠谱!穿多穿少每个人都不一样。 东北冬天零下三十多度,也就是所有衣服加起来要超过五十度,那是不是要穿五件厚羽绒服呢。
1分钟前 转发|评论
一片珘儿:#穿衣公式#你觉得穿衣公式靠谱吗? 不靠谱!穿多穿少每个人都不一样。 脂肪算在内了吗?????
穿衣公式发明者是杭州医生
为女儿总结的加减衣经验
该“穿衣公式”的发明者,是杭州市中医院中内科副主任医师桂晓春。
桂医师说,这个穿衣法则,适用于江南秋天的天气,温度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
杭州的秋天气温起伏不定,桂医师女儿三四岁时,穿衣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烧、感冒。于是,她每天测室内外温度,并记下孩子穿了什么衣服。根据一段时间以来孩子感冒、出汗时的温度和当时的穿衣状况,总结出了这条适合女儿的穿衣法则。
桂医师得出一串数据,天冷的时候,气温加上衣服所能增加的温度,控制在26℃,孩子处于最舒服的状况,不会着凉打喷嚏,不会一动就出汗。
那不同衣服的度数是怎么得来的呢?
桂医师解释,温度为26℃时,穿一件T恤刚刚好,以这个为基准,如果温度下降3℃,加一件薄外套就刚刚好;下降4℃,加一件厚羊毛衫就行。这就意味着,薄外套代表3℃、厚羊毛衫是4℃,以此类推。大人的穿衣温度基本和孩子差不多,大人因为身体抵抗力强一些,可以适当把基础温度降一点,环境温度加上衣服增加的温度,设在24℃-25℃差不多。
专家解读:
服装微气候指导你穿衣
舒适的温度一般是在32℃左右
不同的服装,被标注了不同的温度,对此,多位服装设计专家和面料专家均表示“没有听说过”。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讲师、服装工程学博士罗云称,“服装的属性没有具体的温度指标。我们穿衣舒服不舒服,主要取决于服装微气候。”
服装微气候是指服装与皮肤之间微小空间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的总称。根据服装卫生学的标准,舒适的衣内微气候一般是温度在32℃左右。罗云说
,不同服装影响微气候的程度,目前学界还没有出来具体的参考值。
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这跟自然气候的温度、湿度指标是同样道理。
“穿衣保温是通过降低热传导实现的。”济南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系副教授鲍怀敏说,空气是利用材料中导热性最低的,因此,穿衣保暖最重要的是穿含空气较多的衣服,并保持这些空气。
专业术语是不是有些难以理解?
举个直白的例子:大冬天,一阵风吹进衣服里,吹走了衣服里的热气,是不是觉得很冷?穿衣保暖,留住空气,就是这个意思。
穿衣不仅看温度还要看“风度”
记牢“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
关于风,杭州市气象局的气象专家有话要说。
在前几天,杭州市气象局的微博就转发了这条“穿衣公式”。气象专家说,穿衣公式挺有趣,但是如果论证具体数据的准确性,涉及的因素就很复杂。
说简单一些,就是不能只看温度,不顾“风度”。
上周二,冷空气南袭,杭城降温,让人觉得冷飕飕的。过了两天,气温依旧较低,但是人体感觉却没有那么冷。气象专家解释说,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风。
冷空气来袭时,往往有较强的风,同样的气温,会让人体感觉更冷,这是因为风使人体热量流失加快。
家住下沙的夏女士说,每到秋冬天,从市区回到下沙,建筑稀疏,道路空旷,风特别大,感觉要比市区冷许多。
那怎么穿衣既有温度又有“风度”,既保暖又不显笨重呢?
总结起来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贴身穿薄而软的衣服,中间穿蓬松而保暖性高的衣物,外层穿防风防水的衣服。尽量系紧领口、袖口和下摆,减少衣服内的空气对流,最好戴一条围巾保温。不能顾头不顾脚。戴帽子以减少头顶热量散失的同时,最好穿一双底子厚的鞋,避免“寒从脚下起”。
每个人体质、需求和习惯不同,穿衣没有标准,需根据自己感觉选穿衣服,以保暖舒适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