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经济新闻中心 - 财经 - 深圳否认房价限涨令 开发商称口头通知是潜规则


深圳否认房价限涨令 开发商称口头通知是潜规则



财经  加入时间:2013-3-14 7:32:0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3年深圳所有新售楼盘成交均价必须月度环比零增长,即每个新盘、每个月的成交均价,环比上个月都不能上涨;项目价格超过限定价格的将不得备案。”近日,一条关于深圳将出台楼市“限涨令”的消息引来外界广泛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昨日(3月13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公开回应称,深圳未出台新的“限涨令”政策。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同时表示,自进入2013年以来,深圳市有多个高价位楼盘上市或即将上市,为避免全市房价过快上涨,深圳将严格落实“国五条”细则的有关规定,沿用两年来的做法,运用调控机制,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定价,执行关于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一房一价等规定。对预售方案报价过高且不接受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或没有实行预售资金监管的商品房项目,可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书。

  2011年曾推过“限价令”

  近日不断有传言称,深圳本土开发商在参加国土部门会议时,被口头通知今后深圳所有新盘“不得涨价”,新盘成交均价必须月度环比零增长。

  具体说来,每个获得预售的新盘每月的成交均价环比上一个月不能上涨。目前深圳国土部门已经严格限制超越价格红线的项目备案登记,超出政府限价的项目将不予备案。

  在业内看来,这意味着今后深圳新房销售 “不让涨价”,是一道“限涨令”。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地产界人士评价称,“(限涨令)不让涨价,调控很粗暴野蛮。”对方同时认为,这种口头通知通常是政策操作的一种潜规则,预计深圳会否认。

  昨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否认了这一传闻,称深圳并未出台新的“限涨令”政策。

  但深圳某上市地产公司人士称,“这是以前的政策了,只是老调重弹。”深圳市兰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大谷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政府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实际上早在2011年5月,深圳就曾推出过类似 “限价令”的调控政策。当时,同样先是深圳开发商被国土部门口头通知,房价增幅不能超过深圳GDP涨幅的10%,并将限价目标分解到各区片,对单个楼盘的预售价格进行限制。如果价格高于涨幅,将暂不发预售证。

  该年7月,深圳限价调控政策升级,进一步作出了细化要求,并对下半年房价调控目标作出调整,将此前“价格增幅不超过GDP涨幅”的目标修改为 “价格月度环比零增长”。同时,新的限价政策还将对新增预售项目分户型、按月实行限价,被业界称为“限涨令”。

  今年1月份,深圳新房价格环比涨幅达2.2%,深圳二手住宅价格为1950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3%。根据深圳中原监测结果显示,2月深圳一手商品住宅成交均价20627元/平方米,环比上升4.74%,连续两个月呈现上涨趋势,再次突破两万元大关。

  开发商闻风而动研究对策

  尽管深圳市国土部门否认出台“限涨令”,但从政策技术分析角度看,此次房价调控显得更为强硬。

  仔细对比此次传言的深圳“限涨令”与以往的“限价令”政策,仍然发现两者有本质区别。此前,“限价令”将限价目标分解到片区,并未对个盘价格进行一一限制,只要房价不超过片区均价限制,仍然可以有上涨空间。而这次传言的“限涨令”要求所有新售楼盘成交均价环比上月不得涨价,对房价的调控监管更为严格。

  虽然官方否认出台新“限涨令”,但这一传言对房地产圈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杨大谷说,市场传言的“限涨令”若执行,将对开发商营销策略带来巨大影响,会使得开发商后续加推项目的涨价行为受到严格限制。

  深圳新浪乐居副总经理陶文杰认为,外界所传的深圳新“限涨令”一旦执行的话,将打乱开发商的定价策略。他分析称,一些新盘原本前期销售了一批低价楼盘,后期打算再推高价楼盘,意味着销售均价将上涨。而“限涨令”限制楼盘成交均价出现环比上涨,这将使开发商无法获得网签备案。

  此前,深圳一些开发商在“限价令”执行之下,仍然有可操作空间,将楼盘销售备案价定价为片区限定的最高价,实际销售过程中却打折销售,如此一来,开发商可以利用房价上涨空间涨价。

  除此之外,如果开发商将新盘预售转为现售,必定导致销售周期拉长,造成开发商资金回笼紧张。

  虽然官方否认,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深圳宝安、龙华、龙岗等地区的新盘,目前已经针对传言的“限涨令”在研究相应的对策。




编辑: 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