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经济新闻中心 - 财经 - 央企高管薪酬,与业绩无关?


央企高管薪酬,与业绩无关?




财经  加入时间:2013-4-24 8:05:02  来源:新京报 
    据媒体日前报道,截至4月15日,208家上市央企在2012年年报中披露了高管薪酬,中集集团总经理麦伯良以998万元的年薪位列第一,8人年薪超过200万元。其中有24家上市央企亏损400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亏损央企的管理层年薪不降反增,如*ST韶钢、*ST鞍钢、焦作万方、一汽轿车、中船股份、航天机电管理层年薪都在增长。央企高管薪酬究竟如何制定?为何企业经营亏损,高管收入不降反升?

  “员工薪酬与企业效益挂钩”

  张先生(北京某央企员工):

  看过相关的报道,说企业利润在下滑,央企高管收入还在增加,这种情况应该还不至于发生。因为有些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管薪酬数据并不是他们真实拿到的数字。一线员工的工资也不一定能涨。

  我们是一家制造类央企,像我们是有死规定的,业绩不涨工资不能涨,薪金是跟着业绩变化的,我们今年一季度新签订单没完成任务,我们都降薪了。我有同学在别的央企,他们去年业绩下滑了,工资收入也降低了。

  高管的薪水国资委有规定,会考核,感觉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即使是中石油的董事长,薪水大概也就100万元左右。现在媒体报道的很多是央企集团公司的高管同时在上市公司担任职务的,上市公司披露的薪酬很高,动辄上千万,但那都是概念,实际上他们都拿不到。

  央企的二级企业高管薪水要高一些,因为要牵涉到激励机制,我们二级企业老总可以年薪百万,但总部一把手顶多只能六十万。另外二级企业有的是市场化运作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就是按市场定价了,三级企业跟外企就差不多。

  “高管薪酬由国资委发放”

  许保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企业高管是指集团公司的正职、副职。他们的薪酬是根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执行的。年初由高管正职同国资委签订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年末,由国资委根据其业绩完成情况发放。

  高管薪酬即基薪与绩效薪酬。基薪是岗位薪酬,固定不变。而绩效薪酬则取决于经营业绩。但是目前央企一级企业正职、副职的收入究竟是多少,国资委并未披露过,因此外界并不知道其具体拿多少钱。

  有的央企高管也在集团公司下面的上市公司任职,但是按照国资委的规定,高管在下属企业中兼职,不再另外领取薪酬。但是往往上市公司又会披露给予这些高管的年薪,往往数额都比较大, 这个钱究竟这些高管领没领,如果没领,放在了什么账户进行管理也没人知道,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厘清说明。

  现在有的人说央企高管收入高,有的人认为低于市场水平,但究竟是多少,没人知道。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公开其收入,但这就像公开官员财产收入一样很敏感。

  “需改革公司治理制度”

  祝波善(国资研究专家、天强管理顾问总经理):

  关键的问题是央企高管的薪酬是怎么定出来的,虽然国资委也有央企业绩考核标准,但实际上,一级央企高管的薪酬基本水平是由国资委定的级别,是国资委发的“粮票”。一个100万年薪的高管收入再怎么考核也不会降到30万,某种程度上,央企高管收入是和他们的官员身份联系在一起的,而并不是经营考核等情况。

  当然,有时年报数据并不能代表高管的真实收入水平。例如央企集团公司领导兼任上市公司职务很普遍,但这些高管在上市公司的薪酬一般最终都是转移给了上级央企集团,他们是不能拿两份薪水的,否则就是严重违规。

  国资委对于央企薪酬管理还有个总额限制,现在虽然业绩亏损薪酬上涨不合理,但有时央企经营做好了,由于国资委有工资总额管理限制,包括员工和高管在内的薪酬上涨也不会有什么可商量的余地,这样也不合理。

  所以这归根结底是一个公司治理的问题。按照道理说,公司高管收入是由董事会来定的,做得好拿得多,做得不好可降薪甚至去职,像职业经理人那样,但目前在央企是无法执行的。这又牵涉到我们的干部管理制度, 因为很多央企高管是由中央任命的。所以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公司治理制度上来改革。

  ■ 网友微观

  “工资不高,消费低吗?”

  老徐时评:2012年24家上市央企共亏损400亿元。亏损这么大却还拒绝降薪。有的不但不降反而比上一年涨了73.5%。一位央企董秘给的说法是需要涨薪才能留住人才和激励管理层,取得不错的业绩是因为对管理层大幅涨薪激励所致。听了这种解释令人汗颜。

  彭维湘:国企高管的工资,几十万、上百万确实不高,但他们的消费低吗?风险高吗?旱涝保收吗?如果是这样,给我0工资我都愿意干。民企企业家年薪再高,哪有这等好处?

  求解事件:央企亏损表明国企并不特殊,并没有一定要存在的理由。政府退出市场,让民企来做,即便亏了至少也是自己的钱,而央企亏了却是纳税人在堵窟窿。利益直接关乎生死,企业才会做得更好。




编辑: 石头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