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牛其昌 威海报道
27日-30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将首次访华,加快推进韩中自贸协定将成为双方核心议题之一。旨在为此先期铺垫,中韩自贸区推动地方经济合作研讨会19日在山东威海举行。这是继今年3月中日韩自贸区首轮谈判以来,两国官产学代表举行的首次研讨。 “尽管中韩经贸关系密切,但仍存在结构性的障碍,制度性的法规政策的障碍,存在推动技术升级的开放竞争环境的障碍。”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惟有通过自贸区谈判寻求进一步开放,才能为企业构建更广阔的合作平台。 对于中韩自贸区的设立,多家威海当地知名企业寄予厚望,摩拳擦掌准备借助开放市场“大干一场”,但出于自贸协定的不确定性及对本产业可能造成冲击的担忧,亦流露出谨慎态度。
中韩各自的“贸易算盘”
据了解,中韩双方从2004年启动民间研究,到2009年开始交换产业意见,再到2012年展开自贸区正式谈判,历经8年准备,不论是好事多磨还是分歧重重,基础深厚的中韩自贸区协定迟迟未能达成一致。 “虽然双方都期望自贸协定能够早日达成,但现在来讲,很难预料谈判结束的具体时间。”19日下午,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孙元江回答导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由于涉及两国敏感行业,谈判已进入“非常艰难”的时期。 自贸协定谈判之所以未大功告成,根源在于中韩双方都在权衡各自的“贸易算盘”。 “以前中国的产品质量和水平与韩国有较大差距,随着技术升级,韩国消费者渐渐觉得中国产品价格便宜且质量也不错,尤其在农产品领域,新鲜的蔬菜可以直接运到韩国,因此韩国政府对开放后的农业领域非常担忧。”韩国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朴大植坦言,中韩自贸区对双方某些进出口领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中国对韩国主要出口水产品、蔬菜、油籽等。当前韩国农产品关税的平均税率高达48%,一些茶类和咖啡的进口关税更是高达800%。设想中韩一旦建成自贸区,大幅降低甚至取消农产品进口关税,对韩国农业的冲击可谓巨大。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对此表示,不仅是农业,中韩科技水平差距缩小也给达成自贸协定带来影响。他举例说,在家电领域,山东的海尔和韩国三星、LG在技术层面上相差不大,自贸区建成后,一部分韩国消费者可能不再考虑购买本土产品,而是选择价格更具优势的海尔电器。 “中韩间产业结构类似,韩国的产业链往往处于中高端,我们的产业链处于中低端,这种垂直性的互补造成双方在很多领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尤其在工业产品方面,汽车、钢铁、电子等领域中国不具备竞争优势,一旦开放,国内相关产业势必会受到冲击。”孙元江认为,中方既要达到开放的目的,又要对一些弱势产业实施适当保护,实施安全有效的开放,并为之做好充足的准备措施。 不仅如此,导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日益上涨的劳动力及用地成本,也让一些准备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放慢了脚步,越南、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正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优惠的开放条件吸引着韩资企业进驻。
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过程中,企业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认为,随着服务贸易的开放,投资的自由,企业在区域内组合各种要素、资源的便利条件将明显增加,企业的贸易、投资成本明显降低,自由化的红利显著升高。 “中韩自贸区建成后,一方面可以降低服装产品出口韩国的关税,提高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从韩国进口加工原材料时,也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山东迪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服装出口企业之一,其常务副总经理张诗哲告诉导报记者,受关税限制,他们企业目前出口韩国的服装不足总销量的5%,因而他对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充满期待。 自贸区带给企业的最大利好不仅在免关税、降成本的数字层面上。张诗哲直言,他更看重的是可以通过自贸协定加速中韩间人才、物流流动的效率。例如,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聘请韩国优秀的时装设计团队致力于产品研发,促进企业升级换代,进而开拓国际市场。据他介绍,今年年初迪尚集团就曾投资4190万美元并购了韩国第三大服装生产商AVISTA集团服装研发及加工项目。随着自贸区的建立,中韩企业间的投资并购将更加频繁,有助于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合作部经理李永刚对此表示认同。他说,韩国三星集团刚刚成立了医疗事业部,希望借助开放的自贸协定寻求与其展开技术层面的合作。同时,借此还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竞争力,打开韩国的医疗器械市场。 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曹冲则谨慎表示,中韩自贸区的成立对于机床企业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目前国际上机床大致分为四个等级,一类是欧洲机床,二类是日本机床,三类是以台湾、韩国为代表生产的机床,还有就是第四类的国产机床。若中韩实现机床进口零关税,韩国机床势必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机床主要进口自韩国的轴承、主轴等零部件同样可以降低关税,这可以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威海向何处去
导报记者不经意翻看地图发现,与威海隔海相望的韩国仁川市,距离威海的直线距离竟然比威海到济南的距离近一半之多,乘飞机只需不到一个小时。对此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室室长禹泰熙也笑言:我们和威海的距离就是这么近,在这里的一条狗叫了,韩国人都能听到。可谓鸡犬相闻。 威海和韩国的贸易渊源不用多说,单凭大街小巷挂有中韩文招牌的商店就可见一斑。“早在1990年中韩建交以前,威海就开通了到韩国仁川的第一条海上航线;2001年威海开通了中韩威联运的首个试点口岸,目前已开通3条通道,共有5条航线。威海机场也开通了到首尔、釜山的两条国际航线……”谈及威海发展中韩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如数家珍。 据了解,目前在威海常住的韩国人有3万多,累计利用韩资达16.3亿美元,占威海全市的42.9%。韩资企业也由通航前的3家发展到1159家,其中不乏三星电子、现代重工、乐天集团、锦湖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后天形成的人脉基础,将威海打造成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桥头堡”。 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国栋告诉导报记者,其公司作为一家韩国全资公司,自落户威海以来,不仅在利税方面拉动了本地经济,还带动了打印机全产业链在此集聚。据介绍,目前威海共有80余家为其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其中包括多家新进驻的韩资公司。 “我们一直很关注中韩自贸区谈判,尤其是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希望通过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在威海的先行先试,为中韩自贸区谈判和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孙述涛告诉导报记者,为促进达成自贸协定,威海先后承办了中韩自贸区第三轮谈判,举办中韩自贸区促进地方经济合作座谈会,与韩国的仁川市签署了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时借助对韩国开放的基础,规划了中韩产业园区,在加强金融、物流、现代服务业合作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对此,禹泰熙表示认同。“韩国和山东早在中韩自贸区谈判前就有了非常活跃的商贸交流,这从韩国投资山东的金额占韩国对华投资的23%可见一斑。我们一直也在探讨怎样在自贸区建成的大趋势下,利用好这一机会。我认为威海无疑具有带动作用,这种从下向上的合作会给国家间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张蕴岭表示,“提到威海,名声最大的是海,在当前国家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威海可以利用海洋优势,加强海洋经济的深度开发,以此作为将来中韩提升合作的重点领域。例如可以集中发展保健品、服务、旅游等轻型经济,在这些方面韩国无疑具有很大的优势,威海可以与韩方一同打造知名品牌。” 张蕴岭还建议,威海有上千家韩资企业,作为韩国低成本加工区,应当逐渐向资本技术加工区转变,变单向吸引韩国投资向构建综合经济区转变,积极与国内区域及全球的供应链相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