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铁路欠了2万亿债,2万亿债算什么?这在整个铁路资产里是一个小数,很小,在快速建设时,必然债务率比较高,不要炒作这件事,要加大对高铁的投入。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高铁形成了网络,2万亿的债务算什么?”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谈到下半年如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时这样表示。
郑新立是在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发表上述言论的,在他看来,加大对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仍是下半年稳增长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中国扩大内需的一个战略重点。
而在讨论下半年乃至未来的新的增长点时,参会的部分专家都提出一个相同的观点,诸如环保产业等公共类服务类的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加点。
7%增速是稳增长底线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二季度经济增速由一季度的7.7%回落至7.5%,上半年经济增速为7.6%。
中国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以进出口数据为例,2013年上半年进出口虽然增长8.6%,但实际上确是呈整体回落的状态,六月份更是出现了负增长。此前出现的“钱荒”事件也为下半年的经济形势蒙上一层阴影。
对于下一阶段的经济形势,国务院参事、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必然处于一个从两位数高增长的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这个趋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决定的,它不完全是一个经济周期问题,因此也不是政府的宏观政策力量所能调控、支配的。“今天,中国经济到了目前的6、7月份的阶段,悲观的看可能更低,可能是6%以下。”夏斌表示。
他同时提出,现在对中国经济的预期非常脆弱,个别事件的发生可能马上会改变人们的预期,引起一系列的资金链终端的连锁反应,“所以我对中国经济的看法用通俗的话来讲,中国当下的经济不整早晚要出事,整狠了马上就出事,这就是中国经济”。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则提出,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来讲,7%的经济增速可能是稳增长的底线,而且这与调结构并不冲突,中国有大量新的增长点有待发掘。
李稻葵表示,目前的结构调整不能一味的只是把速度调下来就能调整了,很多问题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保持一定速度才能让结构调整更为顺利,而中国经济不缺增长点,中国实际消费量占GDP比重在逐年上升。
李稻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今年全年的经济指数作出了预测,他表示,2013年全年的GDP增速在7.5%或7.6%左右,CPI则是在2.5%左右。
需找到新增长点
郑新立表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不能走过去高投资、高污染、高耗能的老路,而是寻找新的增长方式。他谈到,要把稳增长放到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打造经济的“升级版”,实现内需的扩大增长。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鼓励民间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郑新立认为,现在民间资本十分充裕,到处在寻找投资渠道,国务院应当抓紧落实政策的实施,民间资金进入各个领域包括垄断性行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进入环保产业提供方便和支持,“民间投资的都是自己的钱,他不会往大海里扔,他上项目的时候要反复的论证这钱投进去有没有效、能不能回收,所以要鼓励民间投资的增长。”郑新立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郑新立认为,加快城际高铁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也应成为战略重点,这一块既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又能够在近期拉动中国的经济。针对铁路高达两万亿的负债,他认为,这在整个铁路资产是一个很小的数字,目前要加大对高铁的投入。
夏斌也认为,不要简单的关注在0.5%的增长多还是少,中央政府提出要有底线思维,其实就是要有危机思维和预期思维,就是要做好准备会发生的事,同时要想尽办法,尽可能挖掘一些可以合理增长的潜力。
在措施方面,夏斌指出,政府释放的信号应突出重点,明确主要的方向,比如政府要想尽办法采取各种措施,包括运用各种行政措施,运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实力,运用巨大的国有资产实力,运用国退民进扩大财政投入的办法加大各类有效投资,加快提高城乡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挖掘中国的潜力。
李稻葵对记者表示,中国的经济调整不能走老路,应该做的是启动新的增长点,比如百姓需要的,民生类、公共服务类相关的新增长点,但目前指望非物质性消费和服务类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操之过急,目前仍需要靠针对国土建设及公共型产品领域进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比如对空气污染的治理领域进行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