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经济新闻中心 - 财经 - 地方债大审将捅破泡沫:点刹基建融资热



地方债大审将捅破泡沫:点刹基建融资热




财经  加入时间:2013-8-1 8:32:41  来源:华夏时报 

    风暴就要来了!

  7月2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一石激起千层浪,先是资本市场受此影响,隔日急挫,尤其是城投类上市公司普遍大跌。

  市场为什么对这一消息如此敏感?去年、前年审计署已连续两次审计了地方债务,这一次有什么不同?审计之后会不会有收紧动作?

  “是非常严重,不是一般的严重。”地方融资问题专家、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目前地方债务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答案远未到出的时候,各种传言和消息早已接踵而至:上海银监部门在7月26日内部会议上再次要求,各信托公司针对政信合作信托业务的规模进行控制;中央高层已明确表态,要将未来的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这条“硬杠杠”之内,以防国际评级机构降低中国的评级,引发类似欧债危机的财政风险。

  对此,一位接近上海银监局的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上海银监局并没叫停一些信托公司发行的政府融资项目,也没有听说下发所谓内部文件。审计署对地方债务的审查主要还是对以前政府平台这一块,包括信托项目,但是对于已经发行的政信项目,还不至于用行政手段马上叫停。”

  而针对3%红线一说,本报记者向财政部求证,财政部办公厅新闻处人士并未给予明确答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表示,并未听说过这样的政府表态。

  风暴前夜的较量

  最不确定的时候,传言最多。

  7月29日,上海银监局称,近期并未召开过有关政信合作业务的内部会议,也未叫停过上海信[微博]托和华澳信托的相关业务,上海银监局对辖区信托公司政信合作业务的监管,一直按照银监会的部署和规定执行,目前是要求信托公司严格遵守既有规定。

  本报记者7月31日了解到,早前由中信信托发行的4亿元南汇工投贷款集合资金计划,依然在火热发售中,这一信托计划主要用于上海浦东新区南汇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担保方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

  在用益信托网上,记者也发现,传闻中被叫停的由陆家嘴(10.44,0.10,0.97%)信托发行的上海新城建设3号东滩建设应收账款投资信托计划,以及中铁信托发行的上海金谊广场装修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这些项目都在线发售。前者由于注册地在青岛,被传已被青岛银监局主动叫停,但记者咨询该网站理财顾问,其称只要项目挂在网上,就没有停销。

  “上海监管部门对于已经发售的政府信托融资项目,放了就放了,但未来的政信项目审批门槛,必然会提高,对于政府融资项目,以往信托公司和投资者都会认为有政府背书,信誉良好,但是现在看来,当新一轮审计风暴刮起,一旦暴露问题,很可能让现有的政府信托融资项目也会有违约风险。”上海一家信托公司高管李冰(化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来自上海银监部门的一位匿名人士受访时则表示,监管部门此次用意是要对这一渠道进行预防性收紧,真正存在偿债风险的倒不是一线城市,而是二三线城市乃至县级市的财政支付能力。

  在此前公布的约为15万亿-18万亿的地方债总量中,信托渠道的债务已经占到二成左右,也就是3万亿的规模。如果信托渠道遭冻结,平台融资可能难以为继,基建项目则会失速。

  此前,宏源证券(8.99,-0.07,-0.77%)发布研报估算,截至2012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率(债务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在84.5%至96.8%之间,而全国负债率(债务占GDP的比重)在24.2%至27.94%之间,国际上一般认为债务率和负债率的警戒线分别为100%和60%,其测算的数据显示中国地方政府目前的债务水平未达到警戒线。

  问题是如果最新报道的3%财政赤字红线属实,延伸到地方债务上,警戒线恐怕就要重新考量了。

  地方债吹泡泡

  传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滋生传言的土壤。

  2011年审计署审计了1979年以来到2010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果是: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2万亿元。这是关于我国地方债务的第一个权威摸底数据。

  事实上,地方政府债务的高速扩张始于2009年,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出台大规模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地方政府为稳定经济,建立大量融资平台公司对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进行投资。

  一项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债务的研究显示,“2004-2008年间,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全区GDP、组织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20.2%、20.2%。”政府债务与GDP、财政收入增速高度匹配,然而在2009年,这三组数据分别是110.9%、7.4%、14.6%,债务增速大幅超过GDP和财政收入增速。

  今年全国两会上,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表示,各级政府的负债应该在15万亿至18万亿元。此一数据相比2011年公布的审计数据增长50%至80%。

  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财政部已多次代理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2013年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500亿元,较2012年2500亿的规模增加了40%。这一数字在2009至2011年皆为2000亿。五年来,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总额为1.2万亿。

  兴业证券(9.15,-0.05,-0.54%)策略团队7月初发布的策略报告《乏味中寻找新奇》认为,债务还在快速扩张。2013年上半年超过20%的基建投资增速使得地方政府性负债进一步增加,若维持上半年节奏,2013年末地方债务将达18万亿元,政府总债务将逼近40万亿元。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课题组的研究表明,前期公布的地方债审计数据可能由于范围和方法等多种因素,出现误差,课题组估计实际数据远大于公布的数据,这就可能给决策和应对带来偏差。

  金永祥表示,地方政府债务最致命的一点不是多和少而是乱,近年来包括信托贷款、融资租赁、BT等政府融资方式不断拓展,而相关的监管措施没有跟上,真实的风险程度难以把握。

  另一乱象是,财政实力越弱的市县一级政府,债务规模却越大。兴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超过70%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是县级政府设立的。在债务高速增长的2009年,广西市县级债务余额为1625.3亿元,占债务总额的60.8%,同比增长114.2%。

  由于政府性债务主要用于“铁公基”项目,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本身能提供的现金流比较有限。

  “发债的时候,需要现金流就找一个假的现金流,需要土地证就造一个假的土地证。”金永祥称,地方政府借新还旧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地方政府在借新债的时候甚至存在融资造假现象。

  “点刹”基建融资热

  泡泡吹大了,总是要破的。

  “摸清地方债是此次审计的首要工作,现在没有任何单位和权威人员能说清楚地方债问题,谈解决方案就难了。”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黎友焕对本报记者称。

  更何况主导地方债的地方政府仍有加大投资项目融资的冲动在作祟。

  “中央财政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出现了财权层层上收、重心上移,事权层层下放、重心下移的局面,导致地方政府财力紧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断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曾公开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省市级地方政府都建立了《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办法》或暂行办法,要求市财政部门每半年对本级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统一评估。对这种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我监督能起到多大的防风险作用,金永祥表示并不乐观。他认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力,远远大于控制债务风险的压力。

  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志勇则认为,实际上要评价地方政府性债务需要多维度的指标分析,并相应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据记者了解,目前学术界对地方债务比较认可的指标数据是,负债率不得超过10%,债务率不得超过100%,偿债率不得超过15%。

  如今,审计署第三次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被外界看做是落实今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的重要一步。至于如何完善,是查缺补漏还是强行挤压,过程决定了结果。

  事实上,在经过今年第一季度政府信托融资火热之后,在6月份,基建信托融资的总量就已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用益信托工作室研究员王利称,6 月份在“钱荒”的背景下,集合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双双回落;同时,信托行业也面临着兑付问题以及券商资管等部门的竞争压力。

  但6 月份成立的集合产品投资领域中房地产(6.87,0.13,1.93%)信托和基建信托分列第一、第二位,这意味着政府信托融资在过去呈现爆发式增长。

  “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一直是主要的业务之一,当银信渠道对房地产开发商暂停之后,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奠定了房地产信托恢复增长的基调,尤其是‘国五条’中有被视为利好房地产开放的内容。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基建项目,这其中必然包括政府和国企的身影。”王利称。

  而对于此次审计对经济的影响,申银万国[微博]发布报告称,短期经济增速因此将进一步受限而回落,流动性珍惜程度上升,地方政府的融资溢价将上升。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正面的。

  兴业证券也发报告指出,在此次审计风暴中,地方基建投资的能力将受制约,并可能引发局部债务风险,引发地方政府中的高负债个体面临债务风险,甚至阶段性引发信用风险。

  风暴已经开始了。记者获悉的消息显示,此次审计结果数据,最快要在10月份才会公布。




编辑: 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