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1月5日,贝因美就深交所“高度关注”的出售22套房产问题进行了回复,称处置资产能够有效盘活公司存量资产,借此改善财务状况。这已经是自2017年7月以来,贝因美第三次抛售资产。
为规避退市“带帽”风险,身陷业绩亏损泥沼的贝因美,将2017年的止损希望寄托在出售资产、地方补贴和总承销商模式等方面,并试图跨界保险业务等以求多元化发展。但在业内看来,其资产出售进展缓慢,承销模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奶粉主营业务尚未稳固的情况下急于“跨界”亦非明智之举,贝因美或难逃“退市风险警示(ST)”。
资产出售进展缓慢难补亏空
2014年以来,贝因美业绩连续下滑,2016年巨亏7.8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亏损3.83亿元(更正后)。根据上市公司规则,若贝因美2017年继续亏损,将遭退市风险警示。与此同时,贝因美股价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遭遇“断崖式”下跌,市值在2018年1月15日跌至70.04亿元,与2015年顶峰时相比缩水近八成。
对于如何止损,贝因美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谢宏在2017年11月曾公开提出“三道防线”,即出售资产、地方补贴和包括总承销商模式在内的奶粉营销。
而早在2017年7月11日,贝因美就在股价“闪崩”次日发布停牌公告,拟向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出售上游资产,并明确表示此举目的是为改善公司业绩。2017年10月27日,贝因美首次宣布处置位于杭州和上海的7套房产。12月22日,贝因美再次宣布出售位于杭州、重庆、成都、武汉、深圳、广州、北京等地的22套房产。
外界普遍认为,在资本市场和奶粉市场表现双双走低的情况下,贝因美不得不依靠变卖房产自救。
根据贝因美披露的数据计算,上述资产全部出售后约产生1.23亿元的收益。其中,上游资产贝因美(安达)奶业评估增值为6350.37万元,敦化市利健生态农牧业相关动产设备评估值为58.46万元。两次房产出售则分别预计产生收益2300万元、3580万元(非亏损情况下)。
但目前来看,上述资产出售进展缓慢,恐难弥补贝因美2017年业绩亏空。贝因美在2017年三季报中预测2017年亏损3.5亿元-5亿元。而根据其2017年9月4日和2018年1月5日发布的公告,其上游资产出售仅在2017年8月收到了贝因美集团的1000万元收购意向金。29套房产中,目前也仅有2套售出,成交价共计795万元。
承销大单能否如约存不确定性
作为贝因美止损的另一道“防线”,其7份承销大单能否如约完成也充满变数。
2017年8月3日,贝因美旗下4个奶粉品牌出现在首批注册制名单中。紧接着从8月7日起,贝因美便与上海育博、孕婴联、达维优加等7家公司签署承销大单,累计目标销售金额为36.8亿元(其中2017年8.8亿、2018年25.6506亿、2019年0.9759亿、2020年1.3735亿)。
如果8.8亿元的目标销售金额能够完成,贝因美2017年或可实现扭亏。不过母婴行业独立评论员年永威认为,贝因美抢得注册制“头注”对其来说是重回“头把交椅”的机会,但把这些稀缺品牌拱手交给承销商令人匪夷所思。“承销商水平参差不齐,对品牌的理解和运维能力差别很大,这就衍生出3个问题:贝因美自身定位到底是品牌商还是生产商?品牌定位到底是一个贝因美品牌还是几个承销品牌各说各话?贝因美主品牌和承销品牌在渠道、价格、促销方面如何区隔以避免相互厮杀?”
贝因美1月15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总承销商带来的是杂牌清退后的增量市场,原有市场依然掌握在公司经营团队手中,因覆盖的区域和渠道不同,不存在价格和促销等方面的冲突。此外,公司还建立了总承销商品类管理协调机制,总承销品牌品类的推广和铺货方案要先报公司审核,方可实施。
不过对于目前承销协议的推进情况,贝因美方面称数据尚在统计中,不便透露。其在公告中也提示,这些承销大单签署的仅是框架协议,虽不涉及关联交易,但目标销售金额并非有约束力的最低销售额,能否实现仍存在不确定性。
一位大型乳企奶粉事业部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这种承销模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是承销商同时代理几个品牌,不可能把资源集中起来只做贝因美;二是不排除承销商为开拓市场挖贝因美经销商墙脚的可能,即“贝因美杀贝因美”。
而在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看来,贝因美签署承销大单更像是导演给资本市场看的一场好戏,但股民并不买账。在释放“注册制通过”、“出售上游资产”、“签署承销大单”等一系列利好信号后,贝因美2017年9月5日复牌后却出现了一字跌停;2017年10月30日三季度主要财务数据“变脸”,此后其市值一度跌破百亿,高层的后续增持也未能挽救颓势。
跨界尝试被指“治标不治本”
如果出售房产、承销大单变现无望,贝因美业绩止损就只剩下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即政府补贴。据新京报记者统计,近3年来,贝因美收到的政府补助平均为0.8亿元/年。若2017年依然维持这一水平,只能填补贝因美不足1/3的业绩亏损。
面对漫漫前路,贝因美在奶粉主营业务尚需提振的情况下进行了一系列“跨界”尝试,试图进行多元化布局。
2017年1月,贝因美全资子公司黑龙江贝因美拟出资2.25亿元参与设立华大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更好、更精准地获取客户资源”。同时,其母公司贝因美集团也宣布涉足微商纸尿裤、妈妈E站亲子平台、收购美国生命科技公司SCL等。
“如果贝因美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主营业务问题,其他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饮鸩止渴。”母婴行业独立评论员年永威认为,贝因美几次业绩“变脸”及股价的“跌跌不休”,正说明其主营业务出现了根本问题,亏损是在为其过去的错误买单。如在品牌方面过于保守,死压传统渠道库存;大力促销打穿了渠道价格,渠道商没有利润受到伤害,进一步失去信心等。
贝因美也曾试图进行渠道变革,如设立营销控股子公司、对部分客户由原本的经销商制转变为代理商制等。但在乳业专家王丁棉看来,这种转型并不成功。营销子公司的设立使其他经销商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受到影响,没有了竞争力,积极性就会受挫。
一位知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贝因美目前整个渠道信心尚可,但仍不如前几年那样“意气风发”,观望情绪比较浓厚,经销商并不敢大手笔进货。即使进货,贝因美也失去了主打品牌地位。
尽管贝因美对注册制寄予厚望,但业内对其2018年的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王丁棉认为,随着外资品牌进一步渠道下沉,主攻三、四线市场的贝因美或将面对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此外,2016年、2017年大包粉进口量猛增,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未通过注册的奶粉企业手中,“这些企业都在抓紧最后一搏,降价促销会干扰市场,对贝因美造成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