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 威海日照获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增添新动能
威海日照获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增添新动能
加入时间:2018-12-5 9:28:08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近日,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下称《通知》),支持山东威海、日照等14个市(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建设。其中,威海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日照则是推动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创新发展,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近期山东自然资源部门经略海洋动作不断,而上述示范区的设立更为山东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不断注入新的动能。

黄海出现海洋经济“示范群”

    根据《通知》,支持山东威海、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江苏盐城、浙江宁波、浙江温州、福建福州、福建厦门、广东深圳、广西北海等10个设立在市,天津临港、上海崇明、广东湛江、海南陵水等4个设立在园区的示范区建设,山东成为拥有两个设立在市的示范区的省份之一。
    此外,江苏省的连云港、盐城也有两个设立在市的示范区。经济导报记者发现,在黄海海域,出现了四个示范区。
    根据《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我国大体划分了北部、东部、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其中黄海海域正是北部海洋经济圈与东部海洋经济圈的衔接处。北部海洋经济圈的定位是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东部海洋经济圈的定位则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根据开篇提到的威海与日照示范区的任务,以及连云港推动国际海陆物流一体化模式创新,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的任务来看,黄海地区的四个示范区除了遵循各自所属海洋经济圈的特色与定位,也兼顾了北部、东部两个不同海洋经济圈的衔接作用。

建设海洋强省
山东动作不断

    今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提出要构筑山东半岛沿岸两条海洋经济带,其中一条就是以威海港、日照港为依托的泛胶州湾黄海经济带。
    今年10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设立山东省海洋局提上日程;10月8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并开始实施《关于山东省省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就设在省自然资源厅。
    上述方案的印发与机构的设立,为山东海洋强省的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而开篇提到的示范区获批,则为山东海洋强省的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据了解,在获批建设示范区后,日照将根据国家批复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示范区总体方案,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重点,推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涉海基础设施综合支撑体系,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开放合作水平,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而威海将以“三次海洋产业融合”为主题,整合放大海洋发展优势,打造活力迸发的海洋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打造前瞻高效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创新先行区,为加快推进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经略海洋要“向南”

    如上所述,《通知》批复设立的示范区,北方地区仅5个;故山东要充分利用本次示范区建设注入的动能经略海洋,还需向南发展。
    根据上述方案,山东将重点实施海洋强省标准创新工程,到2020年,力争在海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智慧海洋”“海洋牧场”等领域制定国际标准20项、国家标准30项。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制定的目标是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2.2万亿元;山东制定的目标是到2022年要超过2.3万亿元,山东对标南方经济发达省份的态势非常明显。
    经济导报记者还发现,为了衔接南方各示范区的主要任务,山东早有部署。如支持青岛、烟台、威海、东营等市推进大型高端深海钻井装备、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大型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洋石油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这与上海崇明“开展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以及广东湛江“创新临港钢铁和临港石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示范区的主要任务,直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支持威海建设海洋标准质量战略发展研究平台,提升海洋信息化水平,这对福建厦门“推动海洋新兴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以及广东深圳“引领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等示范区的主要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编辑: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