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防范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之一,但中国将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央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透露的信号。执掌央行15年有余的周小川被问及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时回答:“有幸与大家一起推进金融改革开放”。而金融改革未来会更加深入。
金融更开放,政策更透明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周小川谈到市场准入方面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后,在市场准入方面对外开放可以胆子大一些,开放的程度更高一些。”
在易纲看来,要积极稳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安排合理的开放顺序。放宽或取消外资一些股比限制,体现对内外资一视同仁,但不意味着放松监管。外资金融机构要准入或者开展业务的时候,依然要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审慎监管。
潘功胜表示,在2017年年中,四个部委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已经非常公开化和透明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开放的同时须防范好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对记者表示,未来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须跨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道坎,其中一条,就是探索市场化、规范的公共产品投资长效机制。
易纲表示,不管是直接投资,还是组合投资,都会进一步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国内市场在变大,不管是股市、债市,还是其他市场,将来都要双向开放。在开放的同时要把控好风险,使监管水平和开放的程度相适应,使得中国的居民和全世界的投资者在中国市场上更加便利,配置资源的效率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尊重市场意愿,加快与全球市场连通
在谈及人民币国际化时,周小川表示,政策方面已允许在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已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篮子,市场参与者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用于资产计价,包括一些重要商品、储备,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自愿按其理解来考虑,谁也强制不了谁,今后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他看来,央行在资本市场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连通方面,以及整个金融市场其他方面的连通都会有所增强。中国是稳步地、渐进地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兑换放开限制以后,人民币国际化将向前迈进一步。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环境相对平静,人民币汇率上升,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人民币可以扩大作为贸易货币和结算货币的功能。
货币政策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而定
易纲表示,2017年实际利率是稳定的,和经济走势相一致,资金面的供给也较平衡。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而确定。
他说,对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松紧适度”的表述,主要是针对金融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而言,看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支持一些薄弱环节、支持创新领域,能不能及时得到货币、信贷、股市等各种融资方式的支持。实体经济能不能够得到各方面有效的支持,能不能够创造一个防风险并能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就为我们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了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针对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要更注意盘活存量,更注意优化货币信贷存量的结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今年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不变,强调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是当前降低宏观杠杆率的有效途径。随着资本市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年初针对普惠金融实施的定向降准效果明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针对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等采取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有利于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