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济南报道
19日,上海证交所首单以绿色建筑为标的的绿色债券问世,5.1倍的认购倍数,凸显机构对绿色建筑行业的浓厚兴趣。而实际上,绿色建筑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早已引起各方关注。 “位于章丘的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期规划建设初具规模,到2020年,可孵化整合绿色产业链企业10家以上。”近日,中建八局一公司董事长董文祥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 节能减排背景下,绿色建筑业受到政策扶持,开始打开成长空间,中建八局一公司在济南投建的首个绿色建筑产业园,就以“绿色建筑产品研发”为主要方向,聚合新型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这也正是山东绿色建筑业疾行的缩影。
2020年推广占比达50%
绿色建筑产业园区在增加地方税收、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以及科技研发、融投资和绿色发展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正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全国层面来看,到2020年,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要达到50%,全国要培育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今年开始,山东将开工装配式建筑2200万平方米,设区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12%。 “政策的鼓励就是发展的机会,我准备进入这个行业,春节过后就一直与山东建筑大学的相关专家做探讨。”近日,济南一家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张先生就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看到了绿色产业发展的前景,他今年的发力点落在装配式建筑,初步选址聊城。如其所言,绿色建筑的确正迎来绝佳的政策机会。 山东省住建厅节能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之前介绍,山东省17个设区市及新增的县级示范城市均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莱芜出台了钢结构建筑应用促进条例。济南、青岛等8市在土地供应环节落实了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青岛、济宁等市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 从产业基础来看,山东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5个、产业基地26家,分别占全国的1/6、1/7,数量居全国首位。“各地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迅猛,产业园区数量上升,但对企业而言,不能盲目跟风,防止‘一拥而上、一哄而散’。”董文祥认为。
发挥区域集聚效应
据悉,中建八局一公司投建的绿色建筑产业园自2016年8月份就开始筹划,计划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1000亩,不同于政府主导的产业园,采用“政企联合、企业主导”,以“绿色建筑产品研发”为主要方向,构建PC构件制造、钢结构制造、绿色建材、钢筋加工配送、智能家居、现代木结构等产业为辅的建筑产业现代化聚集群,“打造一个‘政、产、学、研、金、介、贸、媒’高度融合的绿色建筑产业资源整合平台,聚合新型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董文祥介绍说,主要包含“四厂一中心”——建筑产业化工厂、绿色新型模架工厂、BIM+机电一体化工厂、装饰部品预制工厂、绿色建筑科技孵化中心。据了解,一期建筑产业化工厂已建成投产,其他工厂及配套设施将于今年底交付使用。 行业专家认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过程之中,仍然有很大空间,产业链等仍需完善,综观全国,几家以政府主导的绿色建筑园区,率先完成了绿色科研、绿色智造、绿色地产、绿色商贸的全产业链整合,比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河北廊坊固安工业园区等,这类园区定位高,引进中建材、美国诺森建筑、京东方等数百家国内外行业领先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吸引了数百亿元的投资额。 但不可否认,以政府主导的园区在发展中,也开始显露出一些弊端,比如,对产业园发展初期产品选择和科技研发等专业经验不足,入驻企业良莠不齐,产品推广落地不足,造成区域集聚效应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配套不平衡、产业带动不明显等问题。 如何避免上述问题?找到一种可持续的新模式? 中建八局一公司在做过一些调研之后,决定采用“1+4”创新生态圈模式———建筑绿色产业园+“中建创新业务优势导入、建筑行业相关产业集聚、绿色产业园产业基金、建筑行业创新孵化器”。董文祥介绍,不同于现有的同类园区,将在产业园中探索和实践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瞄准世界级、示范性的绿色建筑特色产业集群。“秉承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采用海绵城市、光伏发电、地源热泵、太阳能、综合管廊、全装配式等绿色节能技术建设,并采用智慧园区集成管控平台技术,实现园区业务和管理的智能化。”他说。 在建筑行业市场,产业化人才短缺和操作工人良莠不齐的情况愈发明显,中建八局一公司也期待,产业园区落成投运后,能与住建部门合作,打造综合性的产业化培训基地,持续培养和输出高质量的产业化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