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去年销售跃居行业榜首的碧桂园发布了其2017年财报。
2017年,碧桂园实现营业收入2269亿元,毛利587.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48.2%、82.4%,毛利率企稳回升,增长4.8个百分点至25.9%,股东应占利润达到260.6亿元,大幅增长126.3%。
同时,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5508亿元,同比增长78.3%,成为首个年销售额破5000亿元的房企,合同销售面积6606万平方米。
此外,按目标市场分,2017年合同销售中,来自目标一、二线城市和目标三、四线城市的合同销售对集团的贡献各占一半。这种情况下,碧桂园合同销售均价约908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0%,仍保持在十强房企的最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总裁莫斌宣布,2018年碧桂园将不设销售目标,“公司内部会有销售任务分解,争取在去年基础上会实现增长幅度,但是具体增长幅度要根据市场情况和人才管理水平而定”。
而在“房地产+”业务上,碧桂园也有较大动作。其计划3年发展100万套长租公寓。目前,公司正式成立长租事业部,在北上广深以及武汉、厦门等一、二线城市筹备项目。在建房间数已经达到2963间,已获取项目的总房间数已超过8000间。预计2018年内能实现多个城市、多个项目同时开业,保障供应。
据悉,碧桂园已率先获得来自银行和证券市场的数千亿元资金支持,包括今年2月份获批发行总额度100亿元、国内最大的长租公寓储架发行类REITs产品。碧桂园方面还透露,计划未来发展长租城市,每个项目规模都在2万间以上。
净利大幅增长126.3%
在房地产行业普遍面临增收不增利的背景下,2017年全年,碧桂园股东应占利润260.6亿元,核心净利润246.9亿元,同比均翻番,分别达126.3%和106%。碧桂园预计,随着已销售面积进一步交付,未来利润持续增长可期。
而受益于盈利增长,碧桂园2017年派息大幅提升,宣布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4.95分,全年合计每股派息39.97分,同比增长133.5%。
中金在2月份的研报中还表示,碧桂园“新的一年,以爆发性的盈利增长为开始”,预测2017年-2019年碧桂园核心净利润将分别增至223亿元、333亿元和4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49%和41%,反映出2016年-2018年的快速合同销售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碧桂园共花费3217亿元新获的881宗土地,土地的规划建筑面积1.41亿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1.01亿平方米。按面积计算,位于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比重为31:69。
而据去年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内容,2018年国内棚改目标超过预期,短期内三、四线城市需求增长无虞。
对此,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称,其预测三、四线城市不但购房意愿超过一、二线,而且还将会有长期可持续的购房需求,并预计碧桂园2017年到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在60%左右。鉴于碧桂园的高周转和市场整合能力。首次给予碧桂园“优于大市”评级,同时提升目标股价至19港元/股。
融资成本创历史新低
而在销售额和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碧桂园全年的融资成本也创下历史新低。
截至2017年底,碧桂园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下降44个基点至5.22%,期末加权平均融资成本连续五年下降;净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且表现优异。2017 年销售楼款现金回笼5003.3亿元,回款率91%,扣除支付土地款、工程款等经营性现金支出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40.8亿元,延续2016年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态势。
同时,报告期内,碧桂园可动用现金约1484亿元,达上市以来最高水平,同比增长54%,在宏观调控收紧、短期资金偿还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有力地保证了经营的良性循坏,支撑了规模的积极扩张。
此外,碧桂园另有约2485.1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并获评级公司惠誉调升企业信用评级至投资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
实际上,碧桂园自上市以来,在融资方面便一直强调“做好长中短期资金组合”,持续优化资本结构,保持现金充裕的同时,通过加快周转,加强自身“造血”功能。
“较好的负债结构加之充足的可动用现金,在行业整合加速的情况下,市场留给碧桂园的机会肯定也是越来越多,在行业里的优势地位有望进一步稳固。”有分析人士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