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姜旺 济南报道
受去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影响,近期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增长较快,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目前来看,资管新规虽未落地,结构性存款接棒银行保本理财有望逐渐成为理财市场的“新宠”。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末境内个人、单位结构性存款合计高达8.36万亿元,同比增长45.08%。和同期活期存款8.29%、定期存款-0.58%的增速相比,其增长势头可谓惊人。环比来看,2017年12月末结构性存款合计尚不足7万亿元,这意味着在2018年1-2月这短短的两个月内,结构性存款便已增加了1.4万亿元。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团队分析认为,资管新规下,银行表内理财存在向结构性存款转化的内在需求。未来如果表内理财产品均向结构性存款转型,结构性存款规模将继续增长,乃至翻倍。
或成为保本理财替代品
多部委发布资管新规迄今已有4个月,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主要包括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严禁资金池运作几个方面。这意味着,银行保本理财不符合资管产品定义,将面临重大转型。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新春分析认为,投资者的需求仍较高,银行需要一个新的产品填补这块市场空缺,而当前最能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就是结构性存款。 根据央行发布的《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结构性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这意味着结构性存款既可以满足一定的保本理财的需求,也会有一定的几率获得更高收益。 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显示,2月末境内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高达8.36万亿元。其中,国有四大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81万亿元,同比增长38.84%;加上交通银行、国开行和邮储银行在内的全国性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32.66%;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5.35万亿元,同比涨幅53.17%。 可见,中小银行发力是近期结构性存款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合计已经占到其整体境内存款中的逾7.3%,其境内存款合计为72.97万亿元。 “结构性存款在短期内出现大幅扩张,其实是在替代之前保本理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监管严于普通存款
虽然近一段时间结构性存款走热,但部分投资者仍未对其有较清晰的认知。从资金收益上来讲,结构性存款与利率、汇率、股指、大宗商品价格等指标挂钩,客户的到期收益取决于挂钩指标的未来表现。若挂钩指标的最终表现符合预先设定的条件,客户便能拿到相对较高收益;若挂钩指标不符合预先设定的条件,客户便只能拿到较低的收益。 同样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结构性存款流动性也较差,普通定期存款在储户放弃收益的情况下,可以将本金支出,但结构性存款都锁定了一个固定期限,投资者一般不能提前进行支出。 收益必然与风险并存。从投资者角度来看,结构性存款需要让客户明确存款投向和风险,不同的结构性存款挂钩什么产品,客户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对行情的判断进行选择。 从监管层面来讲,联讯证券认为,回归表内就意味着这部分资金从“影子银行”回归“银行”,被统入了MPA考核等监管之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监管对结构性存款的态度不会像银行理财一样明确禁止。 华创债券团队表示,尽管目前国内尚无专门针对结构性存款的相关监管文件和细则,但是参考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发达金融市场经验来看,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监管显著严格于普通存款业务。 目前,专门针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法规尚未出台,各家银行的相关产品从名称、披露信息情况等,均未能形成统一。有些产品存在对所挂钩标的表述不清的情况。 华创证券猜测,“资管新规正式下发后,在目前严监管背景下,结构性存款的业务管理规则也将很快落地,交易方面或将延续此前《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而销售端则接近于现有理财业务,而非存款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