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整体上看,去年自主品牌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但吉利、广汽传祺以及上汽乘用车的销量依然大幅增长,交出一份亮眼的盈利成绩单。
2017年吉利汽车的销量达到124.7万辆,同比增长63%;企业总收益增加73%达到927.61亿元,由此推动净利润实现108%的同比增长,达到106.34亿元的高位。
虽然广汽集团目前尚未公布2017年的具体财务数据,但在1月份其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表示,2017年集团利润将有望增长55%~85%,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4.5亿~53.4亿元。按照2016年同期62.9亿元的净利计算,2017年广汽集团净利预计将达到97.4亿~116.3亿元。
2016年,广汽传祺贡献了30.4亿元的净利润,在广汽集团当年62.9亿元的利润中占比近一半。去年其销量达到50.86万辆,同比增长37%。按此预估,今年广汽乘用车的利润将在42亿元左右。
2017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增长6.8%,达到693万辆,由此带动净利润预增,有望达到342亿元。由于上汽集团并不会在年报中披露旗下上汽乘用车的盈利情况,因此很难有具体数字说明上汽自主的盈利贡献。但汽车是规模经济,上汽乘用车短短4年时间,在集团的销量贡献从2014年的18万辆,仅占3%左右,提升至2017年52.2万辆,占比超过7%,无疑利润也获得极大提升。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曾透露,上汽乘用车实现了10年来的首次盈利。去年,上汽乘用车销量比2016年呈快速攀升走势,由此推测,上汽乘用车在2017年的利润也应该相对可观。
此前,中国本土汽车品牌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在合资的挤压中艰难前行,依靠性价比抢夺市场。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2018年中国将迎来30年来第三次换购高峰期,有50%~60%的消费者已经是二次购车,对汽车本身的理解更深入,汽车消费的理念更加成熟。比如在经济相对富庶的地区,消费者原先拥有的第一辆车几乎都是合资或者是豪华车品牌,自主品牌在此地区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低洼”,但是近两年来,情况已悄然改变。比如在杭州,去年吉利在当地的销量达到2.4万辆,市场占有率仅次于上汽大众。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江浙营销事业部总监刘殿军告诉记者,在整个江浙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方面,吉利由2016年的5%提升至2017年的7.3%。
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经销商开始加大对自主品牌的线下投资,在吉利2017年新增的118家经销商,有合资经营背景和从合资转化过来的达到60%以上。这样的情况,王晓秋此前在采访中也提到,“经销商都是逐利的,以前卖自主品牌车不盈利肯定没人干,现在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想加入上汽乘用车网络”。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告诉记者,随着旗下名爵品牌销量的提升,经销商加盟的热情也进一步提升,目前名爵品牌的经销商已经从2016年的205家增加至2017年的超过330家。
部分技术实力相对丰厚的本土车企开始进行“反攻”。与外资品牌相比,本土车企对于消费需求有更深层次的洞悉和更灵活的应变节奏,而消费者全生命周期的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为他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得益于去年良好的市场表现,上述三家车企今年都设定了较高的年销量目标,吉利为158万辆,远超起亚、现代等一众合资品牌。广汽乘用车今年将目标销量设定为70万辆,同比去年增幅约为14%,上汽乘用车今年目标为75万辆。
从前两月的数据看,前两月吉利汽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总销量达到26.5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8%,仅次于大众。上汽乘用车前两月销量超过12万辆,同比增长64%,广汽乘用车为9.5万辆,同比增长20%。
上述三个自主品牌的销量都节节攀升。但是,与国际主流汽车品牌相比,自主车企无论是在销售规模,还是单车利润,以及国际化布局方面,都还有巨大的追赶空间。
吉利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年销200万辆的目标”。“今年我们要挑战158万销量,这个高点在2020的战略规划中只是一个小节点。”吉利控股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宋军认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核心点依然是产品和服务。为此,吉利正在加速经销商网络的扩容和优化。近日,吉利在江浙地区有28家经销商集体开业。目前吉利在全国的4S店已经达到868家,未来将达到1000家以支撑200万辆的销售目标。仅有扩容不够,吉利的经销商同时也必须要动态优化。“去年,我们设的目标是6个点,40多家经销商应该会进入淘汰阵营。但去年一年下来最后淘汰的是51家。”宋军表示。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想要把吉利打造成和大众、丰田一样的主流品牌,此前他曾多次提及,要让吉利成为全球前五、受人尊敬的品牌。这一目标要求吉利不能将眼光只集中在本土市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今年也是吉利加快海外布局的关键性年份。”
和吉利一样,广汽和上汽乘用车也都背负着全球化的艰巨任务。广汽乘用车在此之前提出2019年进入北美市场,上汽致力于将名爵打造成国际化品牌,目前其产品已经在东南亚等国家落地。
目前,虽然有些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要成为类似丰田、大众这样全球化的车企,依然需要时间和市场来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