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财经 - 七大上市险企的“年度大戏”:6家盈利 日赚4.43亿
七大上市险企的“年度大戏”:6家盈利 日赚4.43亿
加入时间:2018-4-10 10:24:41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七大上市险企的“年度大戏”:平安赚钱最多,众安巨亏近10亿元

  文章导读: 7家上市险企2017年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下称“归母净利润”)1616亿元,相当于日赚约4.43亿元,较2016年同比上升38.4%。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 北京报道

  责编:周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4期)

  截至3月末,在沪港两地上市的7家保险公司陆续公布了2017年成绩单。除众安在线(6060.HK)亏损9.97亿元以外,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中国人寿(601628.SH)、人保集团(1339.HK)、中国太保(601601.SH)、中国太平(0966.HK)、新华保险(601336.SH)均有不俗表现。7家上市险企2017年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下称“归母净利润”)1616亿元,相当于日赚约4.43亿元,较2016年同比上升38.4%。

  2017年,保险业经受重大考验,“严监管”贯穿全年,监管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一度风头正劲的中小险企“投资驱动负债”经营模式遭遇重创。

  作为保险业龙头的上市险企,则似乎进入了强者更强的周期。保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保险全行业利润总额2567.19亿元。7家上市险企占到了其中近七成。

  梳理7家上市险企2017年年报,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点:转型脚步更快、业务结构优化、进一步回归保障、投资表现稳健……

  平安归母净利润近900亿元

  占据七大上市险企盈利榜榜首的是中国平安,实现归母净利润890.88亿元, 同比增长42.8%。中国人寿实现归母净利润322.53亿元,同比增长68.6%,这一增速是七大上市险企中最快的。

  投资收益增长是险企2017年业绩走强的主要动力。从收益规模上看,去年有两家上市险企收益规模超千亿元,分别是中国人寿、中国平安。

  2017年,中国人寿投资收益达到1290.21亿元,同比增长19.3%;总投资收益率达5.16%,较上年提升0.55个百分点。

  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表示,2017年度利率出现了难得的飞速态势,公司把握利率提升配置窗口,基于寿险负债特征,加大固定收益投资力度,尤其加大长久期债券,包括债券类金融产品的投资力度。此外,加大对另类投资非标资产的投资,整体收益达到5.8%的水平。

  赵立军称,2018年,中国人寿将继续加大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尤其将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的变化来投资:一是新经济、供给侧改革,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强国等概念。“未来中国人寿会积极把握一些先进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2017年,中国平安投资收益规模1261.50亿元,略低于中国人寿,但总投资收益率6%,高于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也表示,2018年整体投资策略,将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资产类别的投资比例。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表示,2018年,平安对海外投资还是持谨慎态度,一是服从国家战略的指引;二是以引进投资国际先进的技术为主,形成战略协同;三是主业还会聚焦在国内市场,但不排除平安科技走出国门。

  2017年9月28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的众安在线,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不过却是7家上市险企中唯一一家年度出现亏损的。年报显示,众安在线2017年承保亏损为15.3亿元,净亏损为9.96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众安在线在年报中称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因较长年期业务快速增长,导致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大幅增加;二是经营及行政开支因人员及研发投资大幅增加;三是生态系统伙伴平台手续费、佣金和咨询费及服务费大幅增长。

  众安在线首席财务官邓锐民3月20日在业务说明会上进一步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众安在线的业务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早期,专注于投入研发、基础设施以及扩张业务,以加强竞争优势。”

  年报数据显示,众安在线2017年总投资收益8.3亿元,同比增长492.3%;总投资收益率7.7%,比2016年的1.8%有大幅提升,也是7家上市险企中最高的。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差距缩小近一倍

  每到年报季,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针对“寿险一哥”位置的攻擂与守擂,总会是一大看点。

  2017年,中国人寿总保费收入为5893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其年报中提到,“市场份额约为19.7%,稳居国内寿险行业首位”。

  不过,在其身后,中国平安正奋起直追。

  2017年,平安人寿总保费收入为467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7%,距离中国人寿保费收入还有1216亿元的差距。这一差距在一年时间内大幅缩小。2016年,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总保费收入相差2279亿元。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平安人寿规模保费1406亿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比去年同期增长31.5%。而中国人寿规模保费1353.7亿元,同比下降24%。仅从今年1月数据看,平安人寿已经事实上暂居“寿险一哥”位置。

  中国平安在寿险业务上超越中国人寿的状态能否继续维持?3月21日,中国平安业绩发布会上,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表示,中国人寿在县域市场的发展非常好,平安也在不断地在向其学习。“其实我们不是很关注市场占有率。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好的寿险市场,潜力最大,成长率高,盈利性高,跟着整个同业一起相互协作,共同把中国市场做好,这是我们的目标。”

  攻擂方说得云淡风轻,守擂方又会如何看待?对于今年前期保费负增长,中国人寿如何表态?

  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在2017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从保险行业看,今年年初保费出现下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严监管背景下,今年产品的变化比较大,产品的期限、领取方式、保障程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新产品提高了对营销人员的要求,销售难度加大;二是今年市场资金紧张情况使一些理财型产品收益率提升,市场上其他理财产品对理财型保险的销售形成冲击。

  林岱仁解释,中国人寿年初的负增长,主要原因是业务结构调整还没有完全到位。“2008年、2009年时,3000亿元的保费里银保趸交占一半多,现在逐年在下调、控制,但是到2017年底还有600亿元。今年预计再压缩100亿元,把趸交控制在500亿元,进一步优化结构。”

  业内人士分析,依据往年情况,银保趸交的额度在“开门红”几天内便会销售一空,但今年截至目前,中国人寿银保趸交实际销售不足60亿元,造成较大缺口,今年前期保费收入下滑也与此有一定关系,这种形势也倒逼中国人寿加快业务结构调整。

  保费负增长是否将持续?对此,林岱仁坚定地表示,中国人寿今年总保费绝不会负增长。“经测算,今年中国人寿续期保费将达3600亿元,净增700亿元左右,可以完全弥补趸交缺口。现在负增长的幅度是每天都在下降。1月份负增长20%左右,目前总保费负增长已经缩小到了一位数。”

  51

  推进转型发展,趸交保费持续压缩

  对整个保险行业而言,推进转型发展是关键词。就在中国人寿提出2018年趸交保费要再压缩100亿元的目标时,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已经在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趸交保费同比减少约200亿元,基本甩掉了趸交包袱。”

  趸交保费不能保证业务稳定增长,保费价值较低,而长期期交业务积累才是寿险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从2016年起,新华保险就开始了主动转型之路,大力发展期交业务。2017年,新华保险实现首年期交保费278亿元,同比增长17%;首年期交占新单的比例由50%提升至87%。续期保费775亿元,同比增长19%,续期占总保费的比例由58%提升至71%。

  数据显示,在趸交业务大幅压缩的情况下,新华保险总保费与2016年基本持平,这意味着续期业务拉动保费增长的模式初步形成,为进一步展开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仅新华保险,其他险企在2017年也加快了转型的步伐。

  “人保寿险坚持稳中求进的转型发展战略,保费规模稳定,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转型用时短但成效显著。”人保寿险战略创新部部长董建国在中国人保业绩发布会上谈到公司转型效果时说。

  年报显示,人保寿险2017年实现规模保费1167.99亿元,首年期交规模保费同比增长25.6%,在首年规模保费中占比提升6.75个百分点,一年新业务价值56.9亿元,同比增长37.7%。

  对于中国太平来说,2017年已是实施“精品战略”的第三年。“2017年,中国太平以精品战略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降本增效、严控风险’的经营工作思路,各项业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盈利水准显著提升。”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滨表示。

  伴随着寿险行业整体逐渐回归本源,保障型产品成为各大险企的主打产品。2017年,新华保险健康险保费收入达到312.62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远超公司其他险种。

  “新华保险两年前转型时就明确了加大健康险发展力度,虽然2018年1月销售情况有一定压力,但不会调低对健康险的预期目标。”新华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说。

  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险企也表现出对保障型产品的偏爱。其中,中国太保长期健康型产品保费收入206.50亿元,同比增速51.1%;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价值和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2.6%,实现净利润361.43亿元,同比增长44.4%。




编辑: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