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济南报道 9日,国家民航局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下称《办法》),在《民航法》框架下,规范了无人机从事经营性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准入和监管要求。《办法》将于6月1日起实施。 山东利普索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帅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办法》的出台,对于开展无人机商业运营的市场秩序来说,将产生洗牌效应。未来,每一架无人机都将实名进入可以被监控的云平台,“黑飞”乱象或将终结。
国内飞手素质参差不齐
“一架农林植保无人机1分钟可喷洒2亩农田,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作业,单位农药、肥料的用量将减少10%到15%,肥料、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则提高到90%,能有效减少药物对作物和土地的不利影响。在费用支出上,每亩仅需5元,同时也解放了生产力。”驾驶农林植保无人机的专业飞手李星源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从今年3月开始,他就在山东帮助不少农户进行专业操作工作。通过把喷洒系统设在无人机旋翼的下方,利用下旋气流的穿透力,将农药均匀喷洒在作物上。 “风到药到,药随风走。农林植保无人机对一些高秆作物的作业非常方便,喷洒效果也非常好。”李星源说,他在2016年考取了飞手的职业资格证后,就一直从事相关工作。 不同于其他飞手,李星源一直专注做农林植保无人机的驾驶工作。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农作物并不陌生,但植保无人机的驾驶则考验一个飞手在驾驶、打药等多方面的能力。 “以往无人机出了事故或者没有完成好相关工作,很多人会误认为是无人机的问题,其实人才是操作无人机的关键。”李星源说,在喷药、巡查的农忙时节,作为植保无人机专业飞手,他们往往每天要跑好几个地头,一天下来脖子都抬不起来了。 “目前不少专门培训飞手的机构,号称只用7天就可以上岗,但是针对专业领域的飞手却很缺。比如无人机植保飞手培训,需要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而不少农林植保无人机公司为了‘揽活’,雇用一些不专业的飞手,导致问题频发。”作为聊城惟一一家可以进行自主无人机研发并拥有丰富实地作业经验的团队,山东萌萌哒航空科技有限公司CEO兼总经理谢振辉认为,随着无人机智能程度的不断提高,飞行培训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在整个无人机植保过程中,飞机只是作业工具和平台,植保知识以及对行业安全的敬畏、对农业的热爱、对农民的责任心,这都考验着从业者。 据业内统计,2016年国内市场植保无人机数量是6000多架,去年超过1万架,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根据此次出台的《办法》,植保无人机经营单位除需要取得航空经营许可证、无人机适航证以外,还要求独立喷洒作业人员或者从事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的作业人员,应持有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植保无人机处于操控手目视距离半径500米以内,比之前的300米的要求有所放宽。 “对于企业管理和相关规定,我们对每一架无人机都进行了实名登记,并且会专门培训自己的农林植保飞手,以保证操作的专业性。”谢振辉认为,植保无人机在中国还属于新兴市场,管控规定的出台是行业向规范化发展迈出的坚实一步。 目前涉足植保无人机生产的企业已超过300家,热闹红火的背后,没有准入门槛使得行业呈现鱼龙混杂的局面,甚至还有一些玩航模的人买一些零部件组装,加个载药箱和喷杆便来“滥竽充数”,这根本达不到作业要求。 “操作无人机与驾驶汽车不同,无人机本身受到环境影响更大。汽车是在平面行驶,而无人机除了前后左右还有‘上和下’多个维度,尤其是在有风的影响下,安全性就要受到考验。”专门研究无人机制造和开发的何帅认为,目前应用型无人机人为干预较多,所以造成的事故比较多。尤其是国内飞手素质参差不齐,人的原因往往是造成事故的关键。加之国内对于无人机安全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飞手也没有一个全面的培训和认证,使得行业内乱象丛生。
“云”记录将成为普遍管理办法
“未来每一架无人机都会进行实名认证,编入云系统,类似于苹果手机的icloud系统。这就像是目前的民航客机一样,每一架无人机在哪里飞,飞多高,所有的信息都会实现实时传输和监控。”何帅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发展迅速,在农林植保、地理测绘、环境监测、影视航拍、电力巡线等领域应用广泛。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批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企业和专业飞手,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业对部分传统通用航空作业领域的替代作用明显。但与此同时,很多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商反映,其在运行过程中遇到无法取证的问题,也因为“黑飞”现象造成了不少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