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 八方面26条!山东打出政策组合拳支持八大发展战略
八方面26条!山东打出政策组合拳支持八大发展战略
加入时间:2020-10-28 11:14:11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经济导报记者从28日上午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20日正式印发《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下称《政策》),以八大发展战略为主线,共提出八个方面26条政策措施。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支撑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近年来,山东先后出台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看,还存在力度、广度、深度不够、碎片化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今年以来山东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对涉及八大发展战略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梳理,充实完善、接续创新、系统集成。

    《政策》主要包括:第一,支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第二,支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第三,支持海洋强省建设;第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第五,支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第六,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第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第八,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出台的财政政策,将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整合作为支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关键性举措。

    对此,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孙庆国表示,此次整合不是一次简单的资金合并,更重要的是以资金集中统筹为纽带,实现了资金、项目、管理等创新要素的全面整合和系统集成,是山东省科技创新领域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性变革。

    具体而言,资金整合实现了“五个统一”。

    一是统一集中。将省级各部门分散管理的科技创新类资金进行全面统筹集中,整合设立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每年预算规模不低于120亿元。

    二是统一决策。改变以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资金配置安排统一由省科技领导小组进行决策管理。

    三是统一分配。资金集中投向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原始创新、重大技术创新引导及产业化和重大创新平台项目等四大重点创新领域。

    四是统一管理。资金按照“领导小组把方向、职能部门报项目、专家评审提建议、领导小组定项目、财政部门下资金、分工联动抓绩效”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

    五是统一考核。在职能部门过程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基础上,省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联合对项目和资金政策统一开展综合绩效评价。

    截至目前,今年120亿元的资金框架配置建议已经正式出炉,这其中用于“四个重大”的项目资金达到了113亿元,占比94%,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效应得到了充分显现,创新资源布局和体制运行效率进一步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刘兴云表示,《政策》涵盖了税费调节、财政体制、资金投入、基金保障、财政金融协同等各个方面,是一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组合拳”。下一步,山东省财政厅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充分释放政策红利,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初步预计,实施上述政策,2021年省级需要投入资金1500亿元左右,山东财政将积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整合优化专项资金等渠道统筹解决,保障政策落实资金需要。二是明确实施细则。将以《政策》为统领,抓紧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细化形成“使用说明”和“操作指南”,进一步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引导市县同向聚焦、精准发力,全省财政系统“共下一盘棋”,抓实抓好相关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提升政策实效。三是加强绩效管理。对财政支出政策和资金项目,加强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和资金效益。

    附:八方面26条政策措施详细解读

    第一,支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新旧动能转换是引领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和总抓手。这次出台的《政策》首先是落实新旧动能转换“三个坚决”要求,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围绕支持淘汰落后产能,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引导钢铁、炼化等行业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推进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围绕支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开展能耗等指标收储交易,支持全省重大产能布局调整项目;整合资金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零增地”和智能化技改项目。围绕支持发展新动能,运用税收优惠、股权投资、政府采购首购等政策手段,支持打造工业互联网基地,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此外,为强化科技和人才对“八大发展战略”的支撑,《政策》提出整合省级科技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和创新平台建设;聚焦产业需求,完善人才奖补政策,推动“人才兴鲁”。

    第二,支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乡村振兴关系“三农”根本,是山东农业大省的政治责任。《政策》注重从供需两端发力。一方面,拓宽乡村振兴筹资渠道,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提出要健全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握指成拳”提高涉农资金规模效益;研究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破解涉农主体融资难题。另一方面,聚焦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解决“钱往哪里投”的问题。重点是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涉农资金整合的约束任务,支持粮食稳产增产;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支持海洋强省建设。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在海洋。《政策》聚焦山东海洋科技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创新支出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在强化投入保障上下功夫。统筹运用专项债券、基建投资、引导基金等多方面资金,推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二是在海洋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强化重大海洋科技创新财政支持政策,实行省市经费投入联动机制,重点支持创建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争取国家海洋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学装置落户山东,巩固海洋科技领先优势。三是在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建立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激励机制,采取科研资助、股权投资、首台(套)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一是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财政保障性扶贫政策,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二是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对大气、地表水、海洋和重点区域给予生态补偿;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支持东平湖、黄河三角洲湿地、南四湖等生态治理。三是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分类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严守政府债务风险底线。

    第五,支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对外开放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在更大空间转换动能的重要举措。《政策》围绕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立足山东开放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优化财税政策供给。一是支持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建立支持外资外贸的财税政策,增强“双招双引”竞争力;完善财政奖补政策,促进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二是支持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为依托,推广复制财税制度创新成果,强化国家战略平台驱动力;完善开发区财税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形成新的开放平台和增长动力。三是支持畅通国际互联互通大通道。完善欧亚班列和国际航线支持政策,畅通进出口货物流通,打造开放竞争新优势。

    第六,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政策》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战略,强化财税政策支持,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一是支持实施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对接融入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建立省级引导、市县为主的财政投入激励机制,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一群两心三圈”建设发展。二是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启动基层财政“强基固本”攻坚行动,实施工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三是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民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增强市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第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多元化筹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发展基金和民航机场发展基金运作,推行“铁路项目+土地综合开发+铁路运营分红”建设运营模式,增强交通建设项目筹资能力。二是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实施“财政补助+政府债券+水费收入+N”筹资模式,支持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三是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5G商用、特高压、物联网等新基建项目。

    第八,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财税体制是调节政府、企业、社会间利益分配关系的基础性制度,对引导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风向标”作用。《政策》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财税体制机制,形成鲜明的高质量发展导向。一是强化体制激励。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在继续发挥转移支付保基本、促均衡功能的同时,整合设立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调动市县和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税收调节。结合“亩产效益”改革,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试点,对“亩产效益”高的企业降低适用税额,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三是强化财金联动。整合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资金,推进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加快构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强化提质增效。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行“零基预算”改革,突出绩效导向,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集中资金支持八大发展战略。五是强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采购、会计审批、纳税服务等财税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降本减负长效机制,支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