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快速发展的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将迎来新规范。1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得保证续保,严禁“短险长做”误导消费者,严禁捆绑强制搭售等。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健康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30%,但快速发展的同时短期健康保险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保额虚高、“短险长做”、一旦赔付率超过预期就停售产品等,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健康险火爆背后有隐忧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保险业2020年1月至11月保费收入增速仅6.46%,健康险却实现了16.4%的增速,揽收保费7642亿元,成为2020年行业保费增长的重要来源。 而以短期健康险的代表百万医疗险为例,艾瑞咨询与众安保险联合发布的《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展白皮书》认为,百万医疗险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当前已经进入产品成熟期,2020年该险种的用户规模突破9000万,市场渗透率为7.4%。其预测百万医疗险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每年25%至40%的增速,到2025年,全市场保费规模将达到2010亿元。 据了解,百万医疗险是一种保额较高、保费较低的中端商业医疗保险,行业均价约为540元,填补了基本医保和高端医疗险之间的空缺。自诞生以来,百万医疗险市场产品数量快速扩充,保费规模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艾瑞核算,2019年中国百万医疗险保费收入规模为345亿,同比增长102.9%。 不过,随着大量竞争者的涌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产品竞争触及阶段性同质化瓶颈,利润率下行压力有所增加。行业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财产险公司的健康险承保亏损达40.11亿元,承保利润率为-4.50%。 一方面是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短期健康险也呈现出不少乱象。比如,短期健康险为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一年以下的保险,很多消费者在看中保费便宜等优点之外,也难免会担心,如果不能续保怎么办?为了解除消费者的担忧,部分保险公司使用“承诺续保”等提法,让消费者误以为产品是保证续保的。而对于赔付率过高的产品,部分保险公司会采取停售的方式来降低损失,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禁止随意停售、“短险长做” 针对短期健康险的种种乱象,《通知》对保险范围、产品设计、续保、停售、定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 在规范产品续保方面,《通知》严禁保险公司通过异化产品设计,“短险长做”误导消费者。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得保证续保,不得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在规范产品定价、赔付率方面,要求保险公司产品定价应当具备定价基础,不得设定严重背离理赔经验数据基础的、虚高的保险金额。同时,要求保险机构定期在公司官网披露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接受社会各界和保险消费者监督。 规范产品组合销售方面,严禁保险公司将产品组合销售异化为捆绑强制搭售,限制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严禁保险公司通过随意停售保险产品,弥补其因激进经营造成的损失,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要求保险公司通过公司官网和即时通讯等方式,公开披露产品的具体停售原因、停售时间,以及后续服务措施等信息。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还提醒消费者,选购健康保险产品时认真阅读产品条款,并重点关注产品的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对于费用补偿型的健康保险产品来讲,其责任遵循损失补偿原则,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能重复理赔,建议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时重点关注保险条款相关情况,不建议重复购买此类产品。 该人士还表示,购买健康保险的目的是年轻时为老年做准备,现在为将来做准备。短期健康保险的特点是期限短,年轻的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价格会比较便宜,但短期健康险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消费者因健康状况变化导致医疗费用风险增加,消费者再次购买产品的价格会升高,同时也会面临产品停售,无法再次购买的情况。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健康保险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价格,还要关注产品的长期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