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青岛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樊蓉 摄
■青岛市劳模工匠展示馆内展示的海尔集团和张瑞敏的个人经历。刘萍 摄
■青岛市劳模工匠展示馆内展示的许振超事迹。刘萍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萍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赞誉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劳模和工匠之于青岛这座先进制造业名城、创业城市意义非凡。多年来,正是有了一位位劳模、工匠的敬业爱岗和精益求精的创新创造创意,才成就了青岛品牌之都的美誉,挺起“青岛制造”的脊梁。也正是在这些劳模、工匠的影响和带领下,青岛更有底气提出打造工匠之城、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塑造“青岛智造”的辉煌。
4月29日上午,聚光灯再一次打在了这些优秀劳动者的身上。青岛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授予152人“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授予48人“青岛市先进工作者”称号,青岛杰出产业工人的名录里又增添了200个响当当的名字。
这些受表彰者跟此前的一批批榜样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他们是精英、是楷模,以获表彰为新的起点,他们承载着青岛壮大实体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踏上新征程、创造新奇迹。
评选表彰坚持“三面向”,企业职工占66%
青岛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评选表彰依然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的原则。在受到表彰的200名先模代表中,企业职工132名,占66%;农民20名,占10%;机关事业单位人员48名,占24%。同时,表彰人选中区(市)及以上党代表15名、人大代表36名、政协委员16名,中共党员170名,民主党派人士3名;大专以上学历的175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105名,高级工及以上技术等级的3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4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的34名。
“我们的评选表彰,就是要切实把那些在平凡岗位上、艰苦行业中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把那些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代表,把那些有贡献、有名望、各方面反映好、有带动作用、引导作用的优秀人才推选出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彭建国说。
此次荣膺青岛市劳动模范的青岛饮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达,用5年的时间带着干部职工实现了集团总资产由13亿元发展至57亿元,增长333%,年销售收入由4亿元增长到19亿元,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322%、110%,高质量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坚持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用市场逻辑谋事,聚焦主业主责,放大合作平台,融入‘工业强基工程’,为青岛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样获得2021年度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的青岛海湾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邹铁军说:“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振兴,离不开化工企业的强盛。作为绿色高端美丽化工的代表企业,我们也必将以此次获奖为起点,和广大职工一起,乘势而上、顺势而上、迎难而上,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继续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传统产业实现创新发展上有更大作为,以此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青岛经济更快更强发展和人民生活更美好做出努力。”
劳模结构发生变化,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愈来愈多
青岛是一座有着光荣工运传统的城市,更是一座蕴含劳模精神底蕴的“工匠之城”。多年以来,伴随着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先后涌现出郝建秀、张瑞敏、许振超等一大批劳模工匠,在青岛发展史上书写了璀璨篇章。
在4月29日表彰大会上发言的管延安,是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沉管安装团队首席钳工,他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让超级沉管在12米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完成了在业内人士看来难度系数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超级工程,让“青岛工匠”在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中熠熠生辉。
全国劳模王艳在33年的职业生涯中,扎根公交车三尺驾台,练就“一口清”绝活,自编导游图、街区画册、安全行车导则;连续16年当班中秋、除夕等节日的午夜末班车,用责任和爱心演绎出了许多“不平凡”。
青岛市总工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以来,全市先后涌现出2.5万人次全国、省部、市级劳模,现在世的全国劳模154人、省部级劳模1292人、市级劳模6962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集中展现了青岛广大职工勇攀高峰的坚定志向和坚韧品格。
仔细梳理这些数据发现,这些劳模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相得益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劳模绝大多数是以工人、农民为主的体力劳动者,他们身上突出体现了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开始发生急剧变化,劳模的范围突破了单纯的生产范畴,劳模结构拓展到了交通运输、财贸、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行业。
这之后,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下,专职技术人员、“知识型工人”和优秀企业家也进入了劳模行列,科技界开始涌现出杰出代表。
进入21世纪后,劳模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兴起带来了劳模结构的变化,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愈来愈多,多样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与经济发展的特征越来越契合。同时,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新型技工的比例在每年劳模评选中都在提高。从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结构看,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逐年提高。
眼下,青岛正积极顺应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技术的浪潮,抢抓机遇,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对制造过程实现精密控制的智能制造领域的杰出产业工人也竞相涌现。如多次斩获世界大奖的青啤集团研发带头人尹花、自主创新微波毫米波测量技术及仪器的科学家年夫顺等。
劳模工匠与青岛互相成就,创出多项青岛效率、青岛奇迹
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4万亿元,增长3.7%,总量居全国大城市第13位、北方城市第3位。今年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3037亿元,同比增长1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8%,呈现出良好开局态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劳模工匠群体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他们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创新创造的智慧给青岛这座城市做出最美的注脚。
而这样的因由早已存在。
“上青天”的辉煌时期,是郝建秀创造的“细纱工作法”,使皮辊花率降低到0.25%(当时全国最好的纺织厂皮辊花率在1.5%左右),看车能力由300锭提高到600锭,实现了青岛棉纺织工业的增产增效。
得益于青岛的天然港口优势,许振超将自己的名字与新时代杰出的产业工人紧密相连,他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
传承“振超精神”,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岛港口上又崛起一支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他们用3年半的时间自主攻关建成了中国首个全自动化码头,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全方位突破,用奋斗擘画出世界自动化码头领域的“中国身影”,用创新推开了未来港口的大门。
是青岛的产业基础成就了他们,也是他们用自己的思考、体悟、实践、绝活、科研成果、创新创意让世人惊艳,让外界每次提到他们时,都与青岛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也让青岛的城市内核里无法缺少产业工人这一要素。
综观全市,如今高速列车、机械装备、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纺织、集成电路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规模都超过千亿元,又接续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青岛在培育劳模、畅通工匠人才成长上,一直不遗余力——
以市政府名义“顶格”出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聚焦工业互联网,向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向上承载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紧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从奖励激励体系、工作支撑平台、收入分配改革、顶层制度设计、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意见,覆盖了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使用、服务全链条;
逐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和专项培训计划,建立起“11+8”(培训政策覆盖11类人群,配套推出8类培训项目)的培训政策体系;
2020年9月,针对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首次推出专项培训政策,按照每培训合格1人最高不超过2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
全社会对劳模的尊崇也在不断加码——将8000多名市级以上劳模信息全部录入劳模区块链系统,依托此系统,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地设置劳模VIP通道,注册劳模的信息被识别后,可免费享受这些场所提供的VIP服务。这在全国是首创。
弘扬“三种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精雕“工业金花”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同时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企业、建设国家质量品牌示范区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劳模、工匠们的积极参与、创造奉献。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落地年”,为了服务“项目落地年”建设,青岛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项目落地年”重点项目创先争优劳动竞赛。积极发动企业职工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竞赛,在劳动竞赛中促进在谈项目比签约率、签约项目比开工率、开工项目比完工率、完工项目比效益率,保证我市重大项目快速、优质、安全、低耗地高效推进,也通过比赛实现以赛代练,逐步提高广大职工的技能素质。此外,市总工会还将在全市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这个活动将深入发掘生产一线职工的好创意、好思路、好方法,积极鼓励职工创新创效。各单位竞赛的创新成果审核查验后,工会系统会组织市级选拔赛,确保把创新思路新、创新成效大、具有市场化推广应用价值的优秀成果评选出来。
为了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今年青岛将按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等改革措施。比如,将部署实施“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行动,帮助3000名一线职工提升学历水平。按照计划,对在职的一线职工,凡取得本科学历后,工会系统将给予一定的学费报销。今年我市还将命名“青岛大工匠”10-20名、“青岛工匠”40-80名,全市新增命名各级工匠不少于200名,选树命名3名青岛大工匠、20家市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
为潜移默化地提升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今年市总工会还将在全市打造50处新时代共享“职工之家”、50处职工书屋;改造提升市工人文化宫,完善工人剧场、实训基地等相关设施。
此外,我市还将加快建设“智慧工会”升级版,构建劳模工匠云平台,打造集劳模工匠技能汇总、劳模工匠精神宣传、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于一体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劳模工匠综合服务平台,充分挖掘劳模价值,为打造“工匠之城”贡献劳模力量。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愈加铿锵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下,我们也期待会有更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制造高手、创造达人脱颖而出,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和先进制造业强市标配起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