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佛慧山景区生态恢复工程竣工庆典举行,这意味着为期4个多月的佛慧山景区生态恢复工程正式竣工,将向市民游客开放。
佛慧山景区是千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自然景观丰富,历史文脉深厚,是饱览“山城一体、河湖相抱”胜景的绝佳空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最美“窗口”,也是建设生态济南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这里存在皇宫酒店等多处大体量建筑,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侵占蚕食原有山林和绿地,区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市民群众反映强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2020年7月市委市政府部署启动大千佛山片区综合整治,高质量实施佛慧山景区北入口生态修复工程,还山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助力省会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举全局之力,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倾力打造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优质工程和自然和谐、绿色环保的生态恢复典范,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自2020年11月19日开工以来,在住建、水务、城管、电力、交警等部门和历下区政府的大力配合下,在济南城市建设集团的保障支持下,经过4个多月的昼夜施工、拼搏奋战,工程顺利竣工,依山就势的自然生态景观恢复效果显著呈现,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升。
佛慧山景区生态修复工程遵循“自然、生态、野趣、安全、节俭、宜游”理念,结合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上位规划,确定了“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的设计原则,用精致的园林工艺、精湛的施工技术,营造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原生态景观风貌。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紧紧把握生态修复的核心要义,延续山体景观风貌,种植蜀桧、龙柏、黄栌等树种形成生态恢复区,恢复山体生态本底。栽植大规格特选银杏、五角枫、朴树108棵,各类乔灌木百余种6000余株,新增绿地面积9.3万多平方米,凸显生态底色,增添靓丽风景。二是坚持保护为主。最大限度保护和恢复山体原有生态系统,对施工区域内443棵现状侧柏、刺槐、法桐进行建档立案,分类制定迁移、保护、养护专项措施,充分保护利用原有现状苗木资源。采用近自然、低扰动的生态修复手法,尽可能减少土建施工,降低施工对景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三是坚持因地制宜。顺应原有山体山形地貌,随坡就势规划建设上升台地、休憩广场、亲水平台、枯山水等景观节点,营造和谐有序、高低错落的空间格局。统筹考虑现场地形标高,利用原有建筑地下空间规划建设2处地下停车场和1处地上林荫停车场,设置停车位近500个。融合“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山体泄洪沟打造生态景观旱溪。四是坚持便民利民。将“便民利民不扰民”的原则贯穿工程建设始终,通过12345、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征求市民群众意见建议。运用提升围挡高度、安装消音板等技术措施,消弭施工噪音污染。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设置无障碍设施,规划非机动车停车场,为市民游客提供多方位配套服务。
建成后的佛慧山景区生态修复工程,充分考虑市民游客游览休闲需要,进一步优化景区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做足做细精细文章,建设生态自然、便捷舒适的绿色园林景观。一是景观轴线靓丽。在佛慧山牌坊—开元广场主轴线两侧,分列栽植高大乔木,增强轴线纵深感和空间跨度,打造简洁、大气的入口景观。“境水映秀”景观节点建设直径20米的圆形水池内置直径12米的圆型铜钵,钵底与水池贯通,钵内水盈则溢垂成水幕,山体倒映钵中,颇具禅意。二是植物色彩丰富。在生态旱溪区域,注重叶色花色搭配,分层错落栽植色叶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打造以水、梅花为特色的梅溪景观,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初春繁花似锦、仲夏绿树成荫、深秋叶色多变、寒冬银装素裹”四季流转的变幻景观。三是节点布局合理。在地下车库顶部,利用相对平整的空间覆土绿化,采取小乔木+花灌木+地被的复式种植模式,安装休憩坐凳搭配景观小品,打造色彩丰富、恬静舒适的休闲游憩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