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正是眼下青岛工业处境的真实写照。
五一假期归来的首个工作日,青岛在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召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全市工业主管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各区市相关负责同志济济一堂,主动亮家底,找不足,联手优化青岛工业作战图。
2021年,青岛起步即冲刺。
一季度,青岛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其中工业恢复性增长功不可没,增加值同比增长25.2%,较2020年一季度提升34个百分点,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全省0.7个和1.7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今年开局青岛工业生产起步强劲,工业经济已基本回归正轨。但想要重塑“青岛制造”优势,这还远远不够。
站上基本回归发展正轨的新阶段,“青岛制造”亟需找准重要发力点,推升能级再上台阶。
结合刚刚出炉的一季度工业运行数据,这场2021年以来最高规格的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议,既是对“十四五”开局阶段性总结回顾盘点,更是优化作战方案再发力的起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用“项目落地年”定义。会上,12个区市(功能区)紧抓项目这个“牛鼻子”,分解任务单、明确时间表,适时调整工业存量倍增、增量招引的目标、路数和打法,全面铺开工业互联网,构筑“数字青岛”产业底座。
01
“倍增计划”夯实存量根基
工业一直是青岛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这座城市不仅诞生了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在高速列车、机械装备、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纺织、集成电路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中,新一代“青岛金花”正不断涌现。
对“青岛制造”而言,向既有的存量要增长空间,不仅可行更有必要。
去年以来,海尔、青啤、海信三家龙头企业先后提出“倍增计划”,得到全市顶格推进。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制定实施倍增计划,做优做强主业”。
此次会议上,“倍增计划”成为各区市当下乃至今后夯实工业根基的重要着力点。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初步选定了双星集团、澳柯玛股份、青岛特钢、海湾化学、金能新材料、华世洁环保、中加特电器、东海药业、明月海藻等8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分别制定了倍增实施方案;
即墨区综合考虑产业特色、发展潜力、企业意愿等因素,初步选出一汽解放、海联金汇、森麒麟轮胎、云路先进材料等10家拟支持企业……
总体来看,目前已有7个区市(功能区)开展了倍增企业征集遴选工作,初步选出84家拟支持企业,主要分布于智能制造装备(20家)、食品饮料(11家)、高端化工(11家)、生物医药(8家)、新能源汽车(7家)等领域。
技术改造投资是存量工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2019年,青岛工业技术改造增长29.7%,增速创10年来新高;2020年,青岛全市技改投资增长超过20%,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动力。
好的路数打法要发扬光大。会议上,多个区市都提到,将继续把“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引领产业迭代升级”作为突破口。
2021年一季度,企业实现生产自动化跨越式发展,销售额涨幅达到30%——这是青岛日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份“成绩单”,也是青岛市城阳区推动辖区内企业技术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张“答卷”。
第一季度,城阳区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68.9%,增速位居青岛市第一,实现“开门红”。根据今年全年的作战安排,城阳区将重点推进20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200亿元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力争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技改项目150个以上。
放眼全市,技改投资正成为青岛工业的一张“王牌”。青岛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增强企业技改意识,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力,使全市存量工业快速向中高端发展。
02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美国鲁姆斯丙烷脱氢技术、意大利巴塞尔聚丙烯工艺,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各种“光环”在身,从落地之初就备受关注并一路冲刺跑出建设“加速度”的董家口金能科技项目不久之后就将揭开“面纱”,正式投产。作为青岛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的龙头项目,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创造产值300亿元。不仅如此,项目每年还将产出8亿立方清洁氢能源,可满足50万辆新能源汽车一年的使用量。
项目是实体经济的生命线。工业项目,尤其是工业大项目的多寡和优劣,对城市经济指标以及产业能级的影响最为直观。某种意义上,一个项目成就一个产业。近年来,汽车产业能成为青岛工业发展的“压舱石”,离不开一汽-大众等龙头项目的带动,以及由此而加速集聚和完善的产业链。而近几年青岛工业发展步子之所以渐渐慢了下来,也正是因为没有更多类似大项目。
“十四五”开局之年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而某种意义上,打赢工业项目落地攻坚战,青岛就成功了一大半。2021年一季度,青岛开了个好头。奇瑞、一汽解放轻卡、惠科功率半导体、美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一大批重量级项目或开工或加快建设。如何继续乘势而上,确保项目进展全年保持良好势头,是全市上下接下来瞄准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以‘年度内新投产且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为前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建立了增量工业项目全周期推进周调度机制,全市强化‘镇街—区市—市级’三级联动,全周期跟踪服务计划总投资900亿元的195个入库项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力争投资尽快转化为产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继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依托海尔、一汽等龙头企业,集聚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
各区市也都纷纷瞄准项目卯足干劲,梳理了出“任务表”。即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52个,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3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186个,预计上半年开工达209个;莱西已储备在谈阶段增量项目92个,签约阶段项目55个,在建阶段项目37个;平度共有在谈阶段项目18个,签约阶段项目90个,在建阶段项目18个……
工业项目的招引和建设,并不是“看对眼”签个约,找几台电脑和办公桌就能开工那么简单。土地供应、上下游配套、员工生活服务……方方面面都影响着项目能否最终成功投产。深圳前些年出台的守住工业用地“红线”不低于30%的举措,就曾被国内很多城市称赞。针对这些痛点、堵点,各区市也进一步清晰思路、拿出对策。
围绕工业用地和载体建设,西海岸新区要通过实施工业用地保护性规划,确保工业用地规模总量与新区经济增长相匹配,在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上,要进一步明确重点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城阳区要加快推进老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年内每个街道要启动试点,腾出更多工业用地,同时加快高层工业楼宇项目建设,制定出台工业楼宇共有产权政策,推动空间集约利用……
多措并举,大项目建设带动青岛工业经济体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将助推青岛工业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集聚效应能更好显现。
03
工业互联网全面铺开
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当下城市间工业竞速的重要赛道。工业企业不仅要向新客户、新产业、新市场要增量、要发展,还要从生产管理全流程的变革与重塑中发现潜力和未来。
去年,青岛在已有探索基础上,全面发力工业互联网,全市工业企业“触网”“用网”积极性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行业示范应用新面孔,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全面起势。但与此同时,青岛也注意到,上海、苏州等地也在这一赛道上加紧布局,你追我赶竞争态势日益胶着。青岛能不能保持住先发优势,今年是关键之年。如何惠及更多中小工业企业、如何让数字化转型走向更深从而在价值挖掘上找到一条适合青岛企业的路子……青岛瞄准这些关键穴位,进一步发力。
根据“工赋青岛”专项行动计划,2021年青岛要在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及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等三方面重点发力,探索“青岛能突破、山东能推广、全国能借鉴”的发展模式,构建“数字青岛”产业底座。
根据行动计划,到今年年底,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工业大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能力,完成15个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线运行,建设3个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
今年一季度,青岛在发布年度首批430个“工业赋能”开放场景、达成252个合作意向的同时,正式启动工业互联网“千员万企”服务活动,意在加快畅通场景赋能“最后一公里”,推动更多企业“触网”“用网”。
为将这些创新打法加快转化为落地成果,各区市加快行动。
作为下一步的重要工作举措,市北区也将在区内进行场景对接,并加快落实专员服务行动,根据本区企业需求,更加精准组织供需场景对接;即墨区目标年内新增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30家,“工业赋能”场景示范项目20家;胶州要纵深推进“工业互联网·胶州在行动”,面向制造业,搭建供需匹配、深度合作,在线交付的数字工业品“B2B”平台,依托handle全球根节点(青岛),打造“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标识数据管理和共享体系,加快培育钢结构、智慧家居、制帽、轮胎数字装备4个垂直行业平台,培育智能互联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10个、自动化生产线20条……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只要坚持,相信青岛工业一定能在“十四五”期间全面重塑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