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4月29日,山东、河南两省政府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推动实现黄河干流跨省界断面水质稳中向好。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5月13日,四部门印发实施方案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范围包括沿黄九省(区),其中就有山东和河南。一年后,鲁豫两省率先建立黄河流域省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对中央指示精神的回应,更是山东河南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拓展生态领域合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而作出的新举措。
黄河流经河南、山东示意图,在河南开封和山东菏泽两地交界
根据补偿协议规定,2021年-2022年,鲁豫两省要拿出最高1亿元的资金来保护黄河干流流域跨省断面(即刘庄国控断面)的水质。河南、山东分别在黄河的上游和下游,河南段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山东段,因此如果水质变好,达到一定类别,山东给河南6000万元补偿资金,反之,河南给山东同样金额的补偿资金。污染物指数下降到一定指标,山东给河南100万元补偿,反之,河南补偿给山东。黄河水质变好了,上游河南生态和资金上双受益,下游山东生态上受益,山东用真金白银换来好的生态环境。水质变差了,河南双受损,山东虽然得到了生态补偿,但是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河南用真金白银也换不回来生态改善。由此看来,鲁豫两省面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当然,生态补偿只是手段,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由此带来的高质量发展才是根本。正如《大河报》所言,该协议对于豫鲁两省拓展生态领域合作,健全完善“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实现“一河清水出中原,千回百转入齐鲁”的目标奠定基础。
黄河山东段(资料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山东省从上到下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密集部署,持续投入财政资金、给予政策支持、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积极推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财政资金真金白银投入。2020年8月,山东安排120亿元专项债券,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2020年,山东财政累计筹集资金100亿元,以服务沿黄地区群众出行和经济发展为目标,支持构筑互联互通跨黄大通道。2021年4月30日,省水利厅和农发行合作推出建设“黄河保护贷”,支持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山东省及济南、菏泽、泰安、德州、滨州、东营等沿黄地市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黄河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实施规划,出台《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划》《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治理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建立统筹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助力打造特色生态。
项目建设集中推进。2020年,山东省谋划了黄河口国家公园、东平湖-南四湖生态保护修复、“十强”产业智能提升等重大事项,提出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安居工程、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等500多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今年3月12日,山东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次日,即举行沿黄九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暨生态保护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93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27亿元,涵盖湿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滩区湖区生态修复保护等多种类型,沿黄25个县(市、区)有关项目同步开工。
跨省合作协同发展。在补偿协议之前,对于跨省保护黄河,山东主动与上游八省区进行了多轮对接,就黄河-渤海陆海联动污染治理、打造沿黄达海铁路大通道、建设“智慧黄河”等重大事项达成了共识。山东不断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放大黄河流域开放门户优势,积极推进与沿黄省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黄河流域改革开放先行区。济南还加强沿黄区域协作合作,与郑州、西安签署了《协同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省会经济圈与郑州都市圈、关中城市群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等方面全面对接、协同发展。
水清岸绿,黄河安澜。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殷殷嘱托,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奏响新时代保护母亲河的“黄河大合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