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营企业技术开发与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图为北玻玻璃厂员工正在对新设备进行校验测试。 |
东营市围绕“5+2+2”产业体系,坚持“培育大平台、赋能大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发力 ◆记者 李志海
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启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了与两家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宏旭化学和科鲁尔化学的“隔墙建厂”。原料通过管道直接接入,仅运输成本一年就可节省近6000万元。随着该公司的加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已拥有了丙烯、丙烯腈、聚丙烯酰胺、MMA等中上游产业和下游高分子新材料项目贯通的完整产业链条,化工产品可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真正实现了产业链“吃干榨尽”。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赛道上,东营站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战略高度谋划下一步发展,让传统动能迸发新活力、新动能破土萌芽厚积成势,实现产业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 构建“5+2+2”产业体系 提高持续竞争力 让园区循环起来,按链条图谱“焊接”产业矩阵已成东营市传统产业发展的常态。作为胜利油田的主产区和所在地,东营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主导产业集群。然而,庞大的工业体量在带来量的“荣耀”的同时,也有着质的“隐忧”——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科研创新能力弱,资源环境压力大。谋变,成为东营唯一选择。 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立足发展“四新”经济,着眼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东营提出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新时代发展目标定位,引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实施,汇聚新的发展动能。立足产业优势,围绕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优势产业,生物制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构建起具有持续竞争力的“5+2+2”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如何让其提质转型才是关键。东营市建立健全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产业转型升级;在高端石化产业发展上,有序推进炼化产能优化整合,推动形成“一区、一片、多点”的发展布局,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园区智能化、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推动石化、有色金属、橡胶、石油装备和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既让“老树发新芽” 又让“新树深扎根” 东营市还提前布局同世界未来发展趋向相关联的未来产业,培育新动能。 近日,在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品仓库里,东营海关查验人员正在对一批出口电子级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碳酸二甲酯的外包装进行仔细查验。查验合格后,该批货物将立刻被运往青岛港码头装船发往美国,为特斯拉新能源汽车提供专用动力电池溶剂。作为全球最大的碳酸脂类溶剂生产商,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生产的产品远销欧美多个国家,在高端动力电池国际市场上,占据同类产品近六成市场份额。 类似的新材料头部企业,并非只有石大胜华一家。当前,东营市新材料产业逐步迈入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列。从零到千亿,绝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背后靠的是创新技术的牵引。目前,国瓷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功能陶瓷材料、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生产企业,以及全球第二家高档纳米级钛酸钡生产企业;胜利新大管业成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生产基地;威飞年产300套海洋水下生产系统通过研发攻关,一举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垄断…… 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也在东营加速崛起,正成为新动能的主体力量。天东制药产品通过了美国FDA和欧盟EDQM认证;山东凤凰制药被列入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山东)产业化示范企业;新发药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D-泛酸钙供应商。围绕打造民机试飞基地、中转枢纽机场和山东北翼空港经济中心,加快推进空港产业园航空产业综合配套、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东营基地试验试飞技术保障中心、航空导航与飞行校验测试基地等项目建设,航空航天产业正快速崛起。 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是东营市委、市政府科学把握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市围绕“5+2+2”产业体系,坚持“培育大平台、赋能大产业”,率先在新材料、石化、农业等领域建设了高能级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东营科教园区等一批油地校融合项目稳步推进。此外,还规划建设了“东南西北”四个高能级创新型园区,加快推进区域创新高地崛起,支撑起创新型城市的主体框架。 2020年,东营市新培育省级院士工作站16家,同比增长3倍;培育市级农业科技园区6家、创新创业共同体3家、企业技术中心16家;新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4家,总数分别达9家、29家;实现“个转企”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63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94家。 东营正以转型“蝶变”跨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981.19亿元,同比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由5.6∶62.3∶32.1调整为5.3∶56.3∶38.4;“十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1.09%。今年,东营将突出抓好总投资3800多亿元的218个重点项目,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发力,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5+2+2”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新时代东营发展的大框架已经拉开,一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正逐梦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