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雅洁
采访时间:10月6日
地点:禹城市莒镇
受访者:吴多霞
职务:禹城市李屯乡吴多霞家庭农场场长
年龄:40岁
“这十年来,农业的精细化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前我们的种植方式较简单粗放,产量也不高。十年前小麦每亩打1000斤就算高产了。而现在最高产的地块能达到每亩1500斤-1600斤的产量,像我们种粮大户每亩产量达到1300斤-1400斤很正常。精细化管理让产量提升明显,亩产收入也基本翻番。”10月6日,经济导报记者见到禹城市莒镇种粮大户吴多霞时,她正在自家流转的农田里查看秋收进度。
吴多霞,今年40岁,省妇代会代表,现任禹城市李屯乡吴多霞家庭农场场长。漂亮、干练的她让人很难与种粮大户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吴多霞大专毕业后曾外出打工,选择回乡后也曾经商办企业,最终她投身现代化农业10余年,选择做一名80后新型职业农民。
“2012年开始流转土地,从起初的40多亩至今流转土地771亩。这十年来,我不断进行农业学习,包括种植模式、种植技术、管理方法等,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一同科技兴农促增收。”如今,吴多霞还是禹城市农业农村局的特聘农技员,身担技术辐射带动的义务和责任。
在她看来,现代化农业种植就要利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
“以前种粮是单一种植,今年开始推广玉米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充分利用玉米的边行效应。从目前来看,每亩地玉米的颗株没有减少,亩产1700斤基本没问题,大豆每亩也能打约200斤,增收在望。”据吴多霞介绍,今夏小麦实际测产每亩在1300斤左右,所以这两季收成可以达到德州市“吨半粮”的标准。
“‘吨半粮’就是一年两季粮食(小麦、玉米)亩产达到一吨半,也就是3000斤。”禹城市莒镇党委书记李晓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莒镇有3.4万亩土地是“吨半粮”创建核心区。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保障,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同步创建大面积“吨半粮”高产示范区、节粮减损示范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绿色生态示范区,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绿色转型。
1300斤、1700斤、3000斤,节粮减损、节水灌溉、绿色生态……一组组数字和关键词显示出山东现代化农业蓬勃向上的“强劲脉搏”,也真切感受到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可喜变化。80后“新农人”吴多霞的现代农业路,其实只是山东近年来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动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21年,山东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100亿斤大关,连续8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22年,山东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呈现出“产量高、质量高、价格高”丰产丰收的可喜局面。这背后,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培植壮大,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力度日益凸显,绘就齐鲁大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