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采访时间:9月30日
采访地点:齐鲁制药药物研究院
受访者姓名:杨清敏
年龄:56岁
职业:齐鲁制药药物研究院执行院长
从1988年进入齐鲁制药,齐鲁制药药物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清敏已经在药物研发岗位坚守了34个春秋。
十年来,每天穿行在实验室间,无数次的试验、记录、分析、突破,在杨清敏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共有93个药物获得国家批准,到今年年底有望达到100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111个,其中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或独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45个,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双领跑”的地位;并建立起12种新型给药技术平台,包括纳米制剂、靶向给药制剂、定位给药制剂、长效制剂、速释制剂等,以增强药物的疗效,或降低不良反应,或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对于抗肿瘤药物研发而言,其难点是如何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疗效。分子肿瘤靶向药物研发有两个难点:一是要找到明确的肿瘤靶点,一个是能够针对靶点设计出好的化合物。“针对肿瘤靶点的靶向药物,2016年齐鲁制药国内上市了第一个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国产小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再过几个月,我们的一个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靶向创新药将会上市,它的特点是,不仅仅对没有经过治疗的病人疗效好、副作用低,而且对以前用过进口药或者其他药物无效、耐药的患者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杨清敏介绍。
抗肿瘤药物研发另一个热门领域是制剂剂型改良,比如做成纳米靶向制剂。“这个研发领域的难点是工艺难度非常大,而且没有现成的生产线或设备,所以往往是一边研发,一边和设备厂家交流设计合适的设备,建设生产线,既要保证能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还要保证工艺的可重复性,因此整个研发周期也会比较长。”杨清敏介绍,齐鲁制药第一个纳米靶向制剂紫杉醇白蛋白纳米制剂,从2009年研发到2019年批准用了整整10年时间。2016年在车间放大生产时,杨清敏和团队的同事每天7点进车间,翌日凌晨1-2点钟出来,甚至有时连续在车间里工作24小时。奋战了近1个多月,圆满完成了放大生产任务。
“以科技求发展”是齐鲁制药董事长李伯涛提出的建厂方针之一。齐鲁制药2012年研发投入为3亿元,到2022年研发费用增长到30多亿元。1990年齐鲁制药第一个国家二类新药卡铂上市以后,每年都会有新产品上市,源源不断地为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齐鲁制药的企业价值观是——“家国天下,大医精诚”。杨清敏说,齐鲁制药作为一家民族医药企业,使命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用药难、用药贵的问题,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与进口药疗效一样的“好药”。
谈及下一个十年,杨清敏表示,“我们总裁说过,‘要把药瓶子紧紧攥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所以,下一个十年,齐鲁制药会一直坚持做好仿制药,同时以创新为引领,针对临床上未满足的需求,继续加大创新药的开发力度,更好地服务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