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元春
10月25日,滨州市举行“在滨州 知滨州 爱滨州 建滨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全市组织工作发展成就。记者了解到,十年间,滨州市始终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党员26.11万名,基层党组织14146个,分别较十年前增长17.16%、6.23%。其中,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85.3%,较十年前增长25.8%。
筑牢“堡垒”,红色引擎提速提效。全市持续打造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头雁队伍,高质量完成3轮村“两委”集中换届,村干部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提升近20百分点。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村级集体经济由十年前一半村不足3万元,发展到2021年底1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八成。持续推动力量下沉,市县累计选派50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一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持续强化保障水平,全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补助资金由十年前不足2亿元增加至6亿余元,翻了近2番。
蓄足蓄好年轻干部“源头活水”。干事业、谋发展,干部是关键。滨州始终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跨度、大视野、大力度,选拔使用“不粘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做到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创新组工干部“一线三联”,持续开展年度考核调研和“三亮三评”、新旧动能转换、精准脱贫攻坚等专项考核。持续深化“双向约谈”,开展“干部之家·部长有约”谈心谈话,累计谈心谈话1.2万人次。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经历结构持续优化,接续实施年轻干部梯次培养“789”计划和“1+3+N”工程,创新开展“党政干部历练计划”、“品质滨州”年轻干部历练计划、“跨界融·河”交流计划,今年以来,年轻干部总体配备率走在全省前列。
聚力“改革”,治理机制出新出彩。据介绍,全市城市社区已由24个优化为206个,社区服务和工作经费增长了近8倍,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做实建强1423个网格党支部,固化疫情防控“2+1+1+N”应急处理机制,选派235名“渤海善治先锋”,党建引领平急结合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同时打造了“渤海红色物业”品牌,组建新业态行业党组织21个,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向阳花”行动,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提供了便捷服务、搭建了志愿平台。
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人才支撑更加坚实。近年来,滨州先后实施人才“双进”“三进”“三进三创”工程,全市人才总量达到77.4万余人,较十年前增长52.66%,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1852人,实现了人才“净流出”到“净流入”的结构性转变。5次升级人才政策,制定出台50余个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其中2022版“人才新政”10项补助政策中,5项全省第一、4项全省第二,人才建设资金由1500万元提高至2亿元,翻了近四番。
当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平台载体34家、省级以上科创(人才)平台376家,设立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3处人才联络服务站和40余处引才工作站,先后组织“渤海英才·博士故乡行”、“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选择滨州——名校人才直通车”等系列活动,特别是2019年以来,已引进高端专家470余人、本科及以上大学生超过4.4万人。
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筹建10000套人才公寓,5000余名人才“拎包入住”,实现从无到优的关键跨越。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医疗保健等制度体系,建立起440余人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已为2300余名人才提供免费健康查体服务。2020年,省内首创并连续举办三届滨州人才节,近2万人参加,“爱滨才会赢”成为齐鲁知名人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