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梁恺龙介绍,2022年以来,山东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投放达到128亿元,占历史累计投放量的30%,再创历史新高。
拍出千万的农业品种、为科技企业定制的“科融贷”……连日来,经济导报记者在走访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金融创投机构的过程中,见证了山东在金融助力科技方面的探索。加速金融服务科创生态,释放创新发展动力,山东为科技成果转化打出系列“组合拳”。
农科成果转化敲响“第一槌”
10月31日,山东省农科院第三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在济南开槌。最终,参与拍卖的46项标的共拍出5205.2万元,溢价率109%。其中,玉米新品种“鲁单513”、大豆新品种“齐黄39”均以1000万元价格成交。据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是该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该院已连续举办三届秋拍会,107项成果拍卖总额达2.74亿元,9项成果成交价过千万,敲响了山东农业科技成果拍卖第一槌。
“科研成果走出高校与科研机构,进入市场并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甚至会伴随漫长的时间。而利用农业科技成果拍卖的形式,就会让产品‘跳’过寻找和探索的过程,走捷径链通产业、直达市场。”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刘庆忠团队是甜樱桃矮化砧木新品种“矮杰”的完成人,刘庆忠介绍,引领中国甜樱桃生产进入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的新时代,这不仅是团队的使命,更是坚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初心。据悉,在山东省农科院首届秋季拍卖会上,“矮杰”成交额1250万元,创我国果树品种转让金额纪录。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资金、人才以及机制的相互配合,最终服务于市场和产业。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秋季拍卖会,该院还深入探索建立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模式和路径,在全国首创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机制,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明确界定收益分配权限与比例、制度的创新,路径的丰富。据统计,过去两年,山东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合同金额5.02亿元,到账收入2.78亿元,真正实现了科研人员的“名利双收”。
山东不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让新品种、新技术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企业发展的“法宝”、农民增收的“渠道”。“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重要通道。”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以科研单位主导、企业承接、市场化运作的成果拍卖活动,会更快、更直接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金“试验田”强化全周期服务
“市场有了,发展的资金有了,发展的信心更足了。”2018年10月入驻济南科技金融大厦的山东海逸生态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下称“海逸生态”),其创始人是国家级领军人才程钰博士。此前,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程钰博士表示,自己在产品研发和投入时曾被资金束缚了手脚。在济南科技金融大厦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齐鲁银行济南科技创新中心支行实地探访企业,仅一周时间就拿到了数百万元的“科融贷”。
强化全周期服务,融合生态发展,服务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是科创金融的核心要义。为企业提供评估、担保、贷款、投资、交易“五位一体”的全流程服务,济南科技金融大厦搭建了“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山东)加速器”,通过为入驻企业“以才引才”释放链式效应,为关键领域重点人才提供从“项目提出”到“具体研发”到“成果转化”以及“产权保护”的全链服务,让高层次人才、科学家创业者在平台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全周期服务,科金这块“试验田”改变了传统创新创业项目运行的底层逻辑和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创新创业服务的功能和方式。通过科创金融模式,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围绕科技创新主体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链支持,从而精准扶持创新创业企业,开出“金融科创之花”。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运营四年来,科技金融大厦引入金融、知识产权、孵化器、交易中心等7大类60余家机构,构建起涵盖“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的双创共同体。
政策撬动资本入局
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科技厅相关处室了解到,围绕科技信贷、股权投资、科技增信等方面出台政策,引导各类金融资源持续支持科技创新。截至目前,山东已累计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超过360亿元,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4000余家,贷款量年均增长率近180;安排省级财政科技资金近8亿元,通过创新股权投资方式支持34家科技型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财政投入的3倍。
“在前沿技术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具有高度敏感性的风险投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推动力。特别是种子轮、天使轮的风险投资,可以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点火器。”葳蕤资本创始人王贤良从10年前就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早起项目,他认为,“高深莫测”的科技成果,资本之所以有所顾虑,主因在于高价值背后潜藏的风险。“资本应多一份专业、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责任,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就会呈现百倍的效果。”王贤良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在他投出的18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已经有超过一半进行了产业化探索,有三成已经开始能够自我“造血”。
引导和鼓励创投资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山东省科技厅综合运用风险补偿与贷款贴息形成政策合力,解决了银行“敢于贷”“愿意贷”的长效机制问题。2021年底,政府出台再贴现科创引导管理办法,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精准滴灌和激励引导作用,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定向支持。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东共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约80亿元,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余家,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发放科创票据再贴现128亿元,助力近1100家科技型企业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通过首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为454家科技型企业提供3456.5万元利息补贴。
“山东省正处在由转型发展向创新发展加速迈进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科创产业引领,让产业深度融合。通过金融助力科技,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就要建立起利于科技转化的环境和生态。”11月1日,山东泰宁康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亚培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已经打出‘组合拳’建设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科技金融生态,下一步,政府应安排更多的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及科技股权投资基金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成果转化和科技股权投资,服务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