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琼
10月31日,记者从滨州市滨城区“高质量发展看基层”新闻发布会沙河街道专场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沙河街道积极将“过程党建”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将“红色物业”理念农村化,以“环境改善、服务提升、机制健全、群众满意”为目标,探索实践农村版“红色物业”。

据悉,沙河街道通过整合凝聚三股力量,创新优化三种机制,用心下好“四步棋”,加快建设整洁有序的乡村容貌,为建设美丽沙河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服务前移,下好“过程党建”关键棋。该街道以“群众的贴心驿站”为目标,发挥党建优势,坚持人民至上,升级改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处、文明实践所1处,面向老党员、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提供理论学习、文体活动、医疗救助、日间照料、帮办代办等多种服务。今年以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邀请中央党校教授作基层党组织“坚定信心跟党走”理论宣讲,联合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先后举办文体活动20余次,受益群众近千人。
突出梯次管理,下好“力量整合”基础棋。该街道建实建强网格责任体系,完善“班子成员包社区、机关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街巷、党员志愿者包点”四级包保责任制,将150名专职保洁员、100名乡村公益岗全部纳入村保洁队伍,进一步充实基层环卫力量。村保洁队伍接受环卫公司管理调度的同时,接受村党组织领导监督,这种双重管理模式确保了环卫公司和村党组织之间相互补位,倒逼环卫公司调整升级内部管理模式,避免了管理盲区和责任缺位。环卫公司、村党组织、村保洁队伍三股力量拧成了一股劲,在具体事务中实现了三方同频共振。
突出科学督考,下好“制度管人”长远棋。沙河街道立足实际,创新优化三种机制,充分发挥制度作用,彻底改变过去“躺平”状态。对村书记实行“记账式”管理机制,由村书记任各村的“清洁指挥长”,夯实压紧村书记在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牵头抓总作用;对难点问题实行“点穴式”整改机制,量身制定符合街道实际的环卫考核制度;对环卫公司及各村环卫工作实行“赛马式”督考机制;此外,常态化组织村书记擂台赛、现场观摩评比、选树典型等,鼓励各村之间比学赶超。
突出宣传教育,下好“移风易俗”引导棋。街道坚持环境整治与观念转变相结合,广泛利用微信群、“大喇叭”、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入户走访等方式,大力弘扬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改陋习的新风尚,把推进农村“红色物业”的过程变为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变成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改善乡村治理的过程。
沙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长生表示,农村“红色物业”的推广实行,显著改善了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将乡村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前线,为乡村振兴装上“红色引擎”。沙河街道将进一步探索改进,力争将农村“红色物业”打造成乡村治理的“沙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