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涵养生态、协同发展、产业创新,重大国家战略的“山东使命”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2-11-2 22:51:38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贯彻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战略实施三年来,山东找准自身定位,主动担当作为,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山东聚力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近日,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多位专家建言献策,支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集中破解生态保护难题
  推进黄河战略,需要找准定位、谋定而动,统筹考虑、多规合一,集中破解困扰生态保护的重大难题。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福一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他分析说,黄河流域地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连通西北、华北和渤海,对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可与中亚内陆贯通,向东通过山东各港口出海,辐射亚太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
  在他看来,深入实施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黄河流域系统性出发,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强化全流域综合管理,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新型城镇化、对内对外开放、新旧动能转换、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全流域融合发展、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新时代安澜、美丽、文化、活力、幸福、融合黄河。
  高福一表示,必须全面对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带动黄河流域和我国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促进我国东西互促、南北联动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规划编制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二级悬河”态势严峻、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等长期困扰全省的重大难题将得到集中破解。
  3年来,山东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可圈可点。出台支持沿黄25县(市、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350个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57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9.6%。稳妥推动沿黄工业项目入园,完成55个园区合规性认定。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累计整顿规范取用水行为5.3万项,14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
  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转入报批阶段,黄河三角洲、沂蒙山、南四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效明显。
  开展黄河流域大气污染防治,今年上半年,沿黄9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83、同比改善8.3%,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68.1%、同比改善5.3%。今黄河干支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2.4%、优于全省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
  沿黄流域跨区域产业协作联动
  一条黄河横贯东西,合作共赢势在必行。
  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
  产业是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产业才能支撑城市群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必须要做优产业,实行产业协作联动。
  “加强沿黄流域跨区域产业协作联动,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融资所所长、研究员迟泓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迟泓表示,应充分发挥各地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构建以黄河为纽带、以城市为载体、以产品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互利合作为前提的沿黄河流域的产业合作联盟,探索协同实施新兴产业链合作机制,找准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方向及切入点和突破口。
  “通过开展联合招商推介,推进产业链互补融合,探索‘双向飞地’‘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竞争力。”迟泓说。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沿黄各市一手做强传统产业,一手布局未来产业,努力实现从弯道超车向换道超车的转变。今年上半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6%,其中,沿黄9市占比近30%。同时,山东主动加强与沿黄省区的联动合作,与沿黄8个省区对接会商,围绕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科教文卫等7大领域,谋划实施102个跨省合作事项。
  培育新动能塑强创新力
  按照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未来山东将推进“十强”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整体跃升,培育新动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沿黄九省区超过4亿人口,人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所长、副研究员王安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王安表示,黄河流域各省区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完善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强化不同城市群之间以及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区域之间的人才互补和协同发展,共同搭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等多层次人才平台体系,协同打造多功能、数字化创业就业服务平台,畅通高端人才柔性引进的绿色通道,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共建、就业信息资源共享,让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动,促进协同联动发展。
  王安特别提到,应着重强化产学研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共享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联合开展产业重大共性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塑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经济增速为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功跻身“8万亿俱乐部”,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三,是黄河流域九省区中的经济龙头。山东培育壮大新动能,集中布局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年年均增长10%,“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3.6个百分点,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9000家,比2019年翻了一番。
  在对接交流、创新协调联动合作模式方面,山东推动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主动与沿黄其他八省区会商,着力开展省际交流合作,今年推出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等7个领域60个重点合作事项。
  牵头举办黄河流域要素市场化配置高峰论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合作交流研讨会等重大活动。并牵头成立了黄河科创联盟、黄河流域产教联盟,成功举办了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黄河生态大会、黄河流域要素市场化配置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为拓展黄河流域省际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大事记
  *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先后召开2次省领导小组会议、4次专题会议,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贯彻举措。突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构建“省负总责、市县落实”高效推进机制。
  *实施黄河战略专项监督,开展黄河战略专项巡视,将各市和省有关部门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考核。
  *出台《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实施方案,配套编制生态环保、水利建设等9个专项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拟实施的101项重点任务、55项重大标志性工程,制定黄河保护治理、支持黄三角农高区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构建形成系统完备的规划政策体系。
  *建立省级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库,细分生态保护修复、污染综合治理、防洪能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产业高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6大类别,分年度谋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集中实施350个项目,已完成投资2280亿元。
  *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与沿黄省(区)会商确定一批跨省区合作事项,研究制定2022年省际合作事项和重大活动清单,提出60项务实合作举措和44项重大活动。2021年,山东与河南签订黄河流域第一个省际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目前山东已向河南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山东制定发布节约用水条例,印发落实和完善节水激励政策若干措施、大汶河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制定涵盖174个行业类别的1045个用水定额,在全国率先出台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技术导则,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和产业聚集区水资源论证全覆盖。
  *出台《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突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为保障黄河防洪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推动制定《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围绕突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制度设计,加强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
  *强化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印发《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开展“清网净湖”“清违拆障”等九大攻坚行动,东平湖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标准和南水北调调水要求;巩固提升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投资227亿元。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土地整治1834公顷,修复破损山体91.8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8.7万公顷;南四湖湿地种植水生植物1000亩,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沿黄地区生态功能全面提升。
  *创新“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物流监管模式,在黄河流域布局建设内陆港30个,沿黄地区出口货物境内段综合运输成本下降20%。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