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琼 通讯员 张现科
一片常年覆盖盐碱,只长白茅和芦苇,被当地人称为“白茅岭”的荒地,三年间变为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田间道路畅通、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田。如今的“白茅岭”,小麦水稻间作,小麦亩均产量达到了600公斤,水稻亩均产量550公斤,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改良盐碱地作出成功实践。
这个盐碱地上的奇迹,是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对流转土地进行高标准改造的成果。
对流转的盐碱土地,中裕进行高标准整理,全部激光整平,重新规划建设沟路渠林桥涵闸等田间工程,利用自有的沼液混合黄河水灌溉,把盐碱地变成田成方、地连片、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仅流转“白茅岭”这片土地,就使当地55个贫困户101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多元,23个贫困户人均增收4200多元。
多年来,中裕与广大流转土地农民和订单种植农户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健全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种植有“订金”。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优质小麦订单种植基地,加价10%以上回收,带动35万农户年增收5.1亿元。
“每斤多卖0.2元,200多亩优质麦能多收4万多元。”今年夏粮收购季节,看着自已种植的优质麦沿着传送带进入粮仓,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订单种植农户肖军笑得合不拢嘴。
肖军是中裕“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的受益农民之一。
据悉,中裕推行“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加价10%以上收购”的优惠政策,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的管理模式,推动订单小麦面积不断扩大,并提升产出效益。
目前,除滨州市滨城区90%以上的耕地种植中裕自主繁育的小麦良种外,滨州、德州、济南、淄博、东营、河北沧州等地也纷纷种植,中裕优质小麦订单种植总面积已经达到260多万亩。
土地流转有“租金”。推动农户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既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也增加农民土地流转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6.8万亩,带动农民年均增收7140元。
拓岗就业有“薪金”。发挥产业链板块多、岗位丰富的特点,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务工,吸纳当地农民工3000多人就近务工,年工资性收入达到1.5亿元。
投资入股有“股金”。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入股经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中裕带动下,滨州市滨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企业,吸纳17个村集体共850万元投资入股,年产业分红收入68万元,每个村年集体收入增加4万元。
产业帮扶有“扶金”。中裕利用金融扶贫“富民生产贷”和政策性扶贫资金,进行产业收益精准帮扶,已拿出资金530多万元用于滨城区脱贫人口分红,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中裕非常注重吸纳弱势群体就业。滨城区小营街道马仙王家村62岁的王华,有轻度智障,家里只有他和老母亲两人,承包5亩土地,每年只有4000多元的收入。2011年,了解到王华的家庭情况后,中裕主动招收王华到公司做保洁工,年工资收入2万多元。
农民进厂务工,中裕除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还利用中裕独特的企业文化,对职工开展核心价值观、发展理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对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促进乡村产业和文明振兴的同时,中裕主动将滨城区全部4.2万户农村旱厕改造粪污统一收集,进行沼气厌氧无害化处理,年产生物天然气1500万立方米,取代2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万吨,解决了农村旱厕改造运行“最后一公里”难点和痛点,促进了农村生态振兴。
随着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建设,中裕优质小麦订单种植面积将扩大到400万亩,带动70万农户年增收10亿元以上;迅速拓展团餐和麦便利店面,吸纳更多劳动力务工就业;推广“变废为宝”的生态模式,增加农村旱厕改造户数,助力生态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