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元春
11月23日,滨州市委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玉鑫主要介绍了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有关情况。记者获悉,新时代以来,滨州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文化品质更好”定位,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旅游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全市文化和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加强,数字服务构建新空间。近年来,滨州实施艺术精品战略,先后创作了18部大型优秀剧目、52部小戏作品、895件曲艺、歌舞等作品。其中,吕剧《梨花雨》《杨广和》《兰桂飘香》连续三次代表山东省进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大奖,京剧《游百川》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吕剧《烈烈渤海红》冲击省“文艺精品工程”奖,接下来还将启动环渤海城市巡演,全市优秀作品会继续发光发热。
此外,全市4家剧场成功列入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剧场,数量居全省第一;成功打造了“周末戏相逢”“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文化惠民品牌,戏曲进乡村演出5万余场次,惠及基层群众约600余万人次,2022年承办全省农村“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现场会,广泛推广了滨州经验。
与此同时,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也不断健全完善,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18个,博物馆(纪念馆)16个,剧场6个,城市影院24家,9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均达到二级站以上标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目前,全市以公共文化场馆为载体,年接待群众近300万人次,年均举办各类大中型活动12000余场,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记者获悉,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还推出了线上图书资源、文化慕课、特色展厅720度全景展示等多项“云服务”供市民免费使用。滨州市公共文化“云平台”自2020年建成投用后,已覆盖市直和8个县市区公共文化场馆,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文化服务。今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滨州书展,共发放线上线下优惠券2万余张,销售图书136万元,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文化遗产传承能力提高,“两创”赋能增添活力。据介绍,全市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34处,分别达到5处、59处,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遗34项,分别达到10项、52项。新增文物保护单位GIS卫片安全检查,开发全市文物分布电子地图系统,提高了文物保护工作效率。博兴县吕艺镇(吕剧)、惠民县胡集镇(胡集书会)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阳信县洋湖乡(鼓子秧歌)、惠民县皂户李镇(惠民泥塑)获评“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设立非遗传承教学和研究基地,制作两部青少年革命文化视频教学课程等工作,探索建立起“校内+校外”有机结合的青少年革命文化传承利用长效机制。
聚焦文旅产业发展,重点攻坚催发市场潜力。全力打造“孙子故里 生态滨州”文旅金字招牌,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成立黄河谣黄河文化旅游带联盟,打造黄河文化节点城市。实施全域旅游,新创建A级旅游景区50家,其中4A级景区9家,景区景点质量提升工程走向深入;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4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全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个;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重点村4个。
全市新建成海底世界项目、黄河楼景区、鑫诚田园生态旅游区的鹿小森等项目已对外开放,惠民县魏集古村落旅游开发项目、阳信·水韵梨乡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等6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22亿元。组织开展滨州市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黄河流域景区发展论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行动,连续举办六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签约企业348家,直接拉动文旅消费4000余万元;加大“山东人游滨州”旅游年卡推广力度,“一人持卡,三人同享优惠”。
为创造更优的文旅市场环境,滨州市文旅局在不断加强市场主体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各类文化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全力保障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
杨玉鑫表示,今后,滨州市文旅局将围绕高质量文旅产品供给和高水平文旅产业发展两个重点方向,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美好之盼,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生活之美,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滨州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