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跑步、健走,打开手机计步软件或者佩戴智能手表,成为健身爱好者的标配。近日,滨州市民郝平发现,一条建在新立河体育公园的智慧步道,给他的健身生活带来了全新的“黑科技”:智慧步道可自动通过识别人脸,记录并显示用户的详细运动信息,包括运动里程、时长、速度、能耗等;智慧步道的智慧屏上,还显示运动排行榜、步道流量。
“邹平黄山步道、博兴董永公园都有这样的智慧系统。”滨州市体育局局长周波在近日举行的山东全省体育公园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表示,滨州将体育公园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全市能够进行健身设施改造的各类公园达到159处,包括大型公园8处、中型公园16处、口袋公园135处,完全具备改扩建体育公园的基本条件。”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山东体育公园建设加速“跑”,并同生态融合,促进全民健身回归自然。
打造“体育公园城市”新名片
近日,全省体育公园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滨州举行,进一步落实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体育局制定的省、市两级体育公园建设方案。期间,滨州、济南、淄博、日照4市体育局做了交流发言,与会人员分组座谈,并现场观摩了滨州新立河体育公园、秦台河体育休闲公园、秦皇河公园等多个体育公园。
经济导报记者从滨州市体育局获悉,围绕打造全国首个“体育公园城市”新名片,滨州市充分利用主城区“四环五海”总体规划的先发优势,将体育公园建设纳入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与发展规划,新立河体育公园就是先期改扩建项目。项目健身设施用地15%,绿化用地65%,智能健身步道4公里,拥有41块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体育项目15项。
▲ 滨州新立河体育公园一角
该公园与已经基本建成的秦台河体育休闲公园、秦皇河公园构成三条纵贯南北的沿河体育公园带,通过滨州主城区近300公里的城市绿道,将中海、体育健身广场、北海、白鹭湖、新开河以及投资16.4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市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等体育设施群,通过健身绿道串联在一起,形成“环河”“环路”“环湖”“环绿”“环居”,以大型体育公园为骨干、口袋体育公园为补充的互联互通的体育公园城市体系。
在体育公园建设过程中,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驱动的“智慧创新”,给滨州市民带来了全新的健身体验。
例如,各大体育公园通过安装智慧步道、智能自行车、智能二代健身器材、智能体测小屋、体测亭等智慧系统,提高了市民健身的趣味性。“全市各县(市)区在体育公园建设中都十分注重智能器材的配置以及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周波表示,各个体育公园内的“黑科技”,成为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
到2025年山东建成74个体育公园
滨州只是一个缩影。据悉,“十四五”期间山东体育公园的建设指导目标是74个。
围绕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体育公园建设工作,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孙亚平,从深刻认识体育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想方设法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强建设情况检查督导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他表示,体育公园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时期全省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中心工作,各地要参照国家和省里的做法,在资金使用上,除使用财政性资金外,综合运用多种资金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在建设情况督导方面,每半年向各市通报一次建设进度,形成我省体育公园“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良好循环,确保完成“十四五”全省体育公园建设任务。
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体育局获悉,新部署的体育公园,按照服务人口的规模,分为3个类型:占地10万平方米的(150亩),体育用地不少22亩;占地6万平方米(90亩)的,体育用地不少于18亩;占地4万平方米(60亩)的,体育用地不少于12亩。体育公园满足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群的健身需求,有条件的可以发展冰雪项目和水上项目。
山东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体育公园建设作为当前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争取本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将体育公园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发展规划。
全民健身热,市民却常常遭遇“健身去哪儿”的难题。
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到2025年,全国预计新增体育公园约1000个左右;并提出,把体育公园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全民健身回归自然。
1000个体育公园的目标如何实现?
《意见》安排了两条路径:新建,主要是在新建城区、郊区新城,结合城市留白增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改扩建,老城区在现有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中,适当提高公园内铺装面积比例,有机融入体育元素,合理嵌入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山东特别提倡在3类地区建设体育公园:在城中村、老旧城区改造中新建体育公园;利用现有城市公园改建体育公园;在新建城区和郊区新城中,优先布局建设体育公园。同时,还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建设特色体育公园。
政策“铺路”,一批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加快推进。
今年9月,全省首个智慧体育运动示范区落户淄博文昌湖。项目由淄博文昌湖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350万元,包括体育健身区、儿童活动区两大主题活动区及一条1公里的环形智慧慢步道。该项目就是改造提升类设计项目。原来,文昌湖区环境不断提升,马拉松、环湖骑行等活动不断,但缺少智慧体育项目,且区域内景观风貌较为单调,有的区域场地破损,缺少主题及活动场地。项目改造提升着重考虑安全、生态,材料主要选用沙石、木屑、板岩等生态透水型材料,在植物配置上,以色叶类乔木为主,配合种植常绿地被及宿根花卉,将园区打造为公共开放、全时全季、服务全龄、时尚活力的生态型体育运动公园。
▲ 滨州新立河体育公园一角
新建项目上,推进中的德州市天衢新区的德州市体育公园备受德州市民期待。项目集全民健身、休闲运动、体育赛事为一体,致力于打造区域性知名体育公园和城市新名片,为建设特色体育名城提供场地支撑,项目占地387亩,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亿元,包括场馆功能区和体育场区。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进行时”的体育公园给体育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新空间。根据《意见》,各地可探索将现有的体育公园转交给第三方运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鼓励体育企业依法对体育公园中的足球、篮球、网球、排球、乒乓球、轮滑、冰雪等场地设施进行微利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