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因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所限,该乡经济多年来一直以传统粮棉产业为主导,乡域经济发展滞后。
“过去因为土地盐碱化厉害,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只有棉花,这几年棉花生产成本不断增长,造成农民增收减缓,许多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传统的粮棉种植业已不符合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增收需求。”秦皇台乡农委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随着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依靠韩墩灌渠黄河水的输入,浇灌条件得到了改善,秦皇台乡的土质不断改良,农业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昔日盐碱地如今变成了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的肥沃良田。
作为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业如何发展?如何让农业变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这是摆在秦皇台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秦皇台乡在稳定传统粮棉生产的基础上,改变农业单一生产模式,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全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高效农业转化升级,鼓励村党支部在特色产业中带头成立合作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先锋堡垒和党员的引领作用,推动合作社有序健康发展。
“在建立合作社过程中,我们推行‘企业+党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该乡组织委员朱华亭说。目前,全乡已有6个行政村成立了合作社,为全乡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利民新村北贾家的西蓝花种植基地里,村党总支委员张秀萍和合作社社员正一起收获西蓝花。看着丰收的西蓝花,张秀萍高兴地合不拢嘴,“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今年我们村种植了100余亩,由于市场行情很好,种植利润很是可观,每亩效益在5000元左右。”
秦皇台乡富民新村在“特色”党支部的带领下,把西蓝花做成了村里群众的增收致富产业,年产值达到100多万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
为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秦皇台乡坚持选优配强“领路人”,从特色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和合作社负责人中培优“领头雁”。目前在合作社负责人中有党支部书记6名。
同时,秦皇台乡还根据各合作社特点,建立健全了定期培训、信息交流、党员帮带等制度,制定了政策、技术、资金和帮扶机制,帮助解决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秦皇台乡借助招商引资,建设规模企业,引领农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着力构建“科技+农业产业+生态”的绿色产业集群。
位于秦皇台乡的省级龙头企业滨州福哲思蕈菌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育种、生产、加工、销售、采摘为一体的食用菌全产业企业。在秦皇台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公司先后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2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冷藏发菌厂房和3条食用菌基料化生产线,年产菌棒180余万,年利用秸秆4000吨以上,形成高效的“农作物废弃物—食用菌生产—有机生物肥料—有机农产品种植”食用菌产业生态链。同时,公司大力发展羊肚菌、赤松茸、黄金耳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并相继研发蘑菇面条、低温油炸食品、蘑菇酱等衍生产业,进一步提升了产出效益,带动秦皇台发展成为鲁北地区乃至全省的食用菌特色产业小镇。
“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与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农业产业园,推广名优特品种规模种植,发展休闲、娱乐、生态旅游采摘,引导农业向科技化、规模化、休闲化、富民化方向发展。”说起今后的发展方向,秦皇台乡党委书记张硕信心满满。(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