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食用菌—食用菌深加工—菌渣处理—有机肥料—农作物”,这是滨州市褔哲思蕈菌有限公司蘑菇种植基地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该公司位于滨城区秦皇台乡段李村,内有食用菌种植大棚26个,配套建有菌种室、化验室、科研室、净化车间等研发设施以及高标准冷库等仓储设施,占地70余亩,年平均销售收入达到3000余万元。公司坚持生态循环农业运作模式,大量利用玉米秸秆、玉米芯以及棉花秸秆、牛粪作为基料,种植食用菌。公司建设了3条食用菌基料化生产线,日消耗玉米秸秆、玉米芯达14吨,年利用秸秆4000吨以上。
记者了解到,传统菌棒由桔梗等农作物肥料加工而成,并且是固体菌种,这样的菌棒出菇少,使用人工多,产生的菌棒废料多,处理难度大;该公司生产的菌棒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再配比合适的配料,并采用先进的液体菌种发酵技术,节约了大量的人工,同时形成了“农作物秸秆—食用菌—食用菌深加工—菌渣处理—有机肥料—农作物”循环产业链。
“现在蘑菇、菌棒销量非常好,市里大部分大型商场包括一些学校食堂用的蘑菇都是采购我们的,蘑菇还销往烟台、青岛、天津。菌棒大多销往陕西、山西,还出口到新加坡、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地区。我们的菌棒出菇齐、萌发快、菇型好看,很多客户买了鲜菇后找到我们基地,要买菌棒。”公司负责人张艳波说。
采访中获悉,该公司雇用的工人全部是来自附近的村民。“所有人都经过培训,工人一个月最少能领3000多元,多的能领到5000元。”张艳波介绍,近年来,在秦皇台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公司先后征地50亩,投资5000万元,建设标准化冷藏发菌厂房20000平方米,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大棚26个,实现日产平菇8吨、年出口各类菌棒200万个的生产规模。
“我们将加大蘑菇产品研发与深加工,相继研发蘑菇面条、低温油炸食品、蘑菇酱等衍生产业,有效带动项目区内种植户产业发展。”对于食用菌产业未来的发展,张艳波信心满满。
近年来,秦皇台乡研究确定了以福哲思蘑菇种植基地为龙头,以食用菌作为农业重点产业和乡村振兴突破口,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依托各村党支部,给群众算好产业发展“账”,打造秦皇台“食用菌种植先行区”的发展思路。
企业投资,合作社指导,农户参与,秦皇台乡食用菌产业正朝着“标准化”不断迈进。(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