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室外已是寒意浓浓,滨城区杨柳雪镇西辛庄村的冬暖式大棚里却温暖如春,眼看着绿油油的黄瓜日渐长高,除了室内的温暖,更有看着棚内黄瓜日渐生长的喜悦。于西辛庄的村民而言,黄瓜是他们的“致富果”,于杨柳雪镇而言,黄瓜则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别样的风景。
与之遥相辉映的是位于杨柳雪镇东北的杨柳雪村,这里是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之所在,这个小村庄,承载着当年棉区一面红旗的辉煌历史,也彰显了新时代杨柳雪人永扛红旗,永争一流的信心和决心。
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杨柳雪镇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围绕杨柳雪红色文化片区、徒骇河绿色片区重点发力,推进实施以党建赋能乡村振兴“一红一绿”新格局,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以红色为底蕴,奠定乡村振兴主基调
如果乡村振兴是一幅图画,文化则是它的灵魂,或许看起来不显山露水,却蕴藏于画的里里外外,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影响深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杨柳雪镇乌龙堂村诞生了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乌龙堂党支部,乌龙堂也被称作“滨县小延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杨柳雪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在一片盐碱地上创造了连续七年粮棉双高产的奇迹,被周总理誉为全国棉区的一面红旗。
进入新时代,杨柳雪镇深挖红色资源,在上级的支持下,先后打造了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乌龙堂党史教育中心以及乡村振兴实践中心,积极探索“红色+”党员教育品牌,着重把握杨柳雪“棉区红旗”、乌龙堂“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红色资源的内涵性和独特性,依托杨柳雪红色研学中心,结合红色基因棉花科技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精品示范园,探索开发集红色教育教学与现代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红色研学课程,承接党员教育、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等,打造全国党性教育培训新高地。
精心打造红色文旅产业项目,整合红色文化阵地,串联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成集近代、现代、当代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传承带,同时,落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智慧农业精品示范园(苹果园)等项目,尤其是,引入惠达瑞和智慧农业鱼菜菌共生项目,通过“6个0”模式(0土壤、0化肥、0农药的环境,达到0营养液、0污染、0排放的效果),形成负碳排放封闭系统,一期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利润500万元,真正把丰富的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产业优势,构建了现代农业和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不断丰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内涵。
以绿色为重点,突出乡村振兴主色调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在乡村振兴这幅美景图中,象征产业的那一抹抹绿色是画作的难点也是重点之所在,但精心的设计和搭配总会让整幅图画活起来。
位于杨柳雪镇最西部的西辛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大棚黄瓜种植示范村,从1996年开始发展大棚蔬菜种植。26年间,大棚的规格质量日趋先进,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日渐增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西辛庄村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在原有黄瓜种植的基础上,拓展了西红柿、葡萄、甜瓜等绿色果蔬种植,累计增加集体收入18万元,群众增收80余万元。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全链”建设,现积极对接邹平农业龙头企业三斋酱菜,洽谈果蔬深加工合作,让瓜秧“变废为宝”,拉长农副产品链条,可实现增收20余万元。西辛庄村也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该镇南孙村的草莓,红彤彤的娇艳欲滴,在万绿丛中泛起点点红,小小草莓也让村庄颇有特色;苑家村的多肉植物园,一盆盆精致的多肉植物宛如一个个美女,各有千秋,分外别致,“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让多肉植物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风景;遍布几个村的传统手工布老虎制作,工艺精良,让广大农村妇女学会了手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成为杨柳雪镇乡村振兴的一段佳话……
在乡村振兴路上,杨柳雪镇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依托中裕、国盛等龙头企业,抓好农产品“全链”建设,探索培育“一村一品”果蔬品牌,丰富产业品种,做大乡村振兴名特优农副产品展销会影响力,打造多个共同富裕现代化杨柳雪基本单元。
以党建为抓手,绘就乡村振兴好图景
乡村要振兴,党建是关键,宛如一支做工精良的笔,在杨柳雪镇这片大地,恢宏泼墨,让所有的颜色相得益彰,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好风景。
西辛庄村的产业能够稳步发展,得益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23名党员带头、全村109户蔬菜种植专业户全部入社,到目前已建有高标准蔬菜大棚、冬暖式大棚、低温拱棚356个,占地1200余亩。
杨柳雪镇深知党建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镇党委、社区党总支、村党支部三级联动,凝聚乡村振兴的合力。镇党委统筹谋划“一红一绿”乡村振兴新格局;社区党总支筑牢区域发展桥头堡,强化星级支部动态化管理,村级全面发动,38名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纳入专职化管理,打造乡村振兴专业化基层队伍。
此外,积极探索实践“合作联社+”发展模式,创新实施村社联合赋能产业发展,探索成立以小唐社区(4个沿徒骇河党组织为核心)为试点的合作联社,辐射带动其他5个社区,打造杨柳雪镇全域合作联社新模式,以合作联社为纽带,科学制定产业链和产品链发展方向,拉长农业产业链,夯实土地、资金要素链,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村企联动等利益链接机制,促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质增效。
以党建链带动产业链深度融合,探索成立“11345”农业产业链党建联盟,打造一个党建引领的红色阵地,创建一个红色人才孵化培训中心,构筑农村种养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农业综合服务产业链等三条农业党建产业链,形成“产学研销”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助推实现乡村五大振兴,依托产业链“链长”支部头雁带动,实现全镇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吕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