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热点
第一观察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更好统筹”
来源:新华社   加入时间:2022-12-20 9:43:02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明年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并提出“六个更好统筹”——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此次会议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摆在首位,凸显重要意义。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疫情暴发以来,我们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过去三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抗疫和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新阶段要解决好新问题。当前,病毒传染性强,但重症率、致死率显著降低,疫情防控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按照中央部署实施好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将加快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恢复,进一步促进经济循环起来、运转起来。

  “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经济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有机统一。

  在如何看待“质”和“量”的关系方面,会议将“质”放在“量”的前面,凸显经济发展“质”的重要性,也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工作的不变主题。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要继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需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只有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才能在当前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贯穿经济工作全过程的主线。同时,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应对当前总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

  当前经济工作中的很多领域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结合点。因此,要创造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采取适当的政策引导,使这些结合点变成经济的增长点,推动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定向前。

  “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涵盖社会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环保、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对各方面政策进行统筹,相互支撑、促进,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引领。制定和实施政策,都要服务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系统观念和实践标准,遵循经济规律,以实践效果检验政策的成败优劣。要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及时发现和调整政策执行的偏差,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促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进而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当前,我国贸易、投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循环,都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做好眼下的工作,又要有前瞻性的思考,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做好衔接。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质与量、供与需、局部和全局、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六个更好统筹”,是系统观念在宏观调控中的具体运用,坚持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既考虑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年度特征,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重要的方法论。在领导各项工作时,我们党始终注重综合平衡、总体谋划。面对实际工作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既聚焦统筹兼顾,又注重抓住重点,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宏观调控,“十个指头弹钢琴”,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承压前行,爬坡过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做好“六个更好统筹”。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真抓实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我们一定能实现“开门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来源:新华社)




编辑:付建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