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山东优选整合11条标志性产业链 年内力推200家以上“专精特新”对接“链主”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2-6-14 23:03:28  
  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6月14日,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将以全面落实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运行30条措施为抓手,狠抓政策倾斜、要素支撑、项目推进和精准服务,着力打造“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共同体,切实增强“链主型”企业影响力和带动力,牵引上下游企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全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据山东省工信厅厅长张海波介绍,为进一步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山东今年启动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提请省领导挂帅担任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链长”。并进一步细化实化了“链长制”运行的30条具体措施,“链长制”工作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和成效,已初步探索出具有山东特色的“链长制”推进路子。
  去年以来,山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9大产业领域的43条产业链,特别是今年优化整合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精准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1张图谱”,深入梳理领航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主要特色优势、急需突破短板、协同攻关技术、区域布局优化、重点建设项目、双招双引对象、可对接外部资源等“N张清单”,共确定“链主”企业112家、核心配套企业709家,基本理清了重点产业链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主攻方向。把塑强优质企业作为落实“N张清单”的关键抓手,去年以来,新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7家,推动221家企业升级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7条产业链,近七成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切实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配套,先后组织开展了5场融链固链专场对接活动,推动112家“专精特新”企业与相关“链主”企业新达成合作事项187项,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进一步增强。
  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省工信厅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建立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已联合梳理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需求269项、高端人才需求254人、高校高职毕业生需求1.6万余人。其中,50多项技术(产品)已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指南,采取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方式重点突破。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我们联合市县工信部门,按照“四个一批”的原则,一体化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51个,计划总投资6552.5亿元。其中,已完工投产项目119项,完成投资837.7亿元;落地建设阶段项目273项,完成投资1199.4亿元;前期谋划阶段项目59项,计划投资1115.2亿元。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方面,积极推动建设济南比亚迪高功率半导体、德州有研大尺寸硅片、青岛富士康高端封测等一系列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以及青岛京东方显示模组等新型显示项目。在这些项目的支撑下,山东“缺芯少屏”现象逐步缓解,产业链延链补链成效明显。1-4月,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642.6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17.6%,软件业增长17.5%,大数据产业增长20%以上,特别是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
  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不稳等不利因素影响,统筹抓好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一方面,全面助力企业抗击疫情、恢复生产,通过建立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成立了8个联系服务组,指导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5月12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另一方面,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进行“一线办公”,千方百计补齐产业链断点,打通供应链堵点,解决资金链难点。截至目前,共有1258家企业纳入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国家级147家,省级1111家),累计帮助解决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难题2610个。
  优选11条标志性产业链,省领导任“链长”
  今年以来,山东在去年确定的43条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优选整合了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分别由省领导牵头担任“链长”,统筹指导产业链建设全局性工作。其中,11条标志性产业链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高端化工、医药、工程机械、轻工、船舶和海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纺织服装、农机装备。之所以选择这11条产业链,主要把握了“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三项原则。
  坚持国家有需要的原则。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叠加,进一步暴露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风险隐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重点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我们将这些重点领域全部纳入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加快实现做精做强,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链。
  坚持市场有前景的原则。市场需求就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中的节能环保装备、先进材料中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装备中的风电和核电装备等细分领域,虽然目前规模还不算大、竞争力还不算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这些产业将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达到较快的发展速度,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以核电装备为例,全国在运核电机组52台,在建核电机组19台,这些在运和在建项目对核电装备的需求强劲。目前,我省共有山东核电设备公司、台海玛努尔、美核电气等12家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持证企业,产业链覆盖钢制安全壳、仪控系统、压力容器、核级线缆、泵阀等19类设备、40余种产品。未来随着核电发展步伐的加快,我省核电装备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坚持山东有基础的原则。现有基础是产业链攀升的根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是做大做强区域产业链的重要前提。我们立足山东工业实际,把农业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在全国已经形成一定优势的传统板块,也列入了标志性产业链推进范围。以农机装备产业链为例,全省目前拥有农机制造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450家,拥有全国最大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潍柴雷沃重工以及五征、时风、金大丰、国丰机械等一批优势特色企业,产品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农用运输、可再生能源利用机械等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提供“耕、种、管、收、储、运”全环节机械化解决方案。这么扎实的产业基础,这么齐全的产品链,是山东做大做强农机产业链的底气所在。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这些特色优势产业链,加快提升发展质效,着力筑牢产业基础,努力为全国产业链建设多作贡献。
  加快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山东省工信厅副厅长安文建介绍,山东将增强产业链完整性、创新链自主性、供应链稳定性、产业集群协同性,加快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一是构建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密切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协作,进一步细化完善“1个图谱、N张清单”,研判产业链运行态势,找准缺失和薄弱环节,协商推进企业发展、技术创新、项目建设、衔接配套、双招双引、重大活动等重点工作,加快提升标志性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塑造一批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
  二是做强更加自主的创新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实施“万项技改”,加快推动“万企转型”,动态抓好重点技改项目的入库管理和推进实施,推动产业链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针对标志性产业链梳理一批关键核心和重大技术,支持“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研发机构等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加快推动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坚突破。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强化典型宣传推广,增强企业家荣誉感、获得感和社会影响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搭建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培养满足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三是打造更加稳定的供应链。实施断链断供替代行动,定期梳理断链断供风险清单,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同准备份、降准备份机制,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国产化替代,对省内已经取得研发突破、具备生产能力、处在市场推广期的高端装备、新材料、医疗器械等产品,通过政府采购、保险补偿、示范推广等手段,促进国产产品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双循环”能力,深入开展“山东制造·网行天下”行动,通过“流量券”方式,引导骨干企业借助专业平台开展“云采销”;组织参加重大经贸、重大展会活动,进一步打响“好品山东”品牌,深层次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四是培育更加协同的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按照区域相邻、优势突出、组织有力等原则,加快推动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不断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品牌,鼓励产业集群制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开展区域品牌策划与设计。依托“好品山东”品牌运营体系、标准认定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支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名县名镇。在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中,打造一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共享制造、物流电商、人才实训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集聚优质服务资源,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和受益面。
  13户省属企业成11条产业链“链主”
  山东省国资委副主任王绪超介绍,山东不断推动省属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打造了一批“链主”企业,浪潮集团、潍柴动力、山东钢铁、华鲁恒升等13户省属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高端化工等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中担任“链主”企业。
  山东省国资委将研究出台《关于支持我省标志性产业链中的省属“链主”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一对一”联络服务省属“链主”企业机制,进一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行业集聚效应,更好发挥“链主”作用。
  一是增强省属“链主”企业核心实力。支持省属“链主”企业发挥技术、资本、品牌优势,强化战略资源整合,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引导省属企业围绕强链补链延链需求,加速引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敢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通过重组整合等方式,加快培育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集成力、带动力的新领航企业。
  二是发挥省属“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省属“链主”企业积极开放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加快推动产业链改造提升,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支持省属企业积极参与产业联盟组建,加大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合作力度,通过精准招引,构建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
  三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组织省属“链主”企业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断链断供风险清单,做好关键产品和原材料备品备件储备。积极参与“专精特新”企业融链固链行动,培育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更好推动上下游环节“串珠成链”。
  四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三链”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省属企业聚焦关键仪器设备等领域,建立年度技术攻关项目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打造一批原创技术“策源地”。健全金融链完善支撑体系,提升省属“链主”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全面打通金融服务生态链,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对接活动年内覆盖11条标志性产业链
  安文建介绍 ,山东将继续办好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活动,年内要实现对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全覆盖,争取推动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带动各市开展50场左右专场活动,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率超过50%,更好推动大中小企业共同提升、协同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是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推动强链补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省342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在各自领域掌握“独门绝技”,72.4%的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47.2%的拥有关键领域“补短板”技术或产品。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产业链各个领域,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对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更好地衔接配套,山东采取政府指导、平台承办、双向互动的模式,谋划启动重点企业“卡位入链”行动,精心选择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服务能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与合作意愿强的“专精特新”企业,融合上下游供需、技术、金融等各类要素资源,组织对标提升、路演推介、座谈沙龙等形式多样的现场活动,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合作。为更好提升“卡位入链”效果,我们还配套开展了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产业集群行、高校院所行、融资机构行的“五行”专项活动。其中,链主企业行,主要是组织有意向合作的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到“链主”企业现场参观学习、路演推介、洽谈对接;标杆企业行,主要是采取现场看、标杆讲、企业问、专家评的方式,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对标提升;产业集群行,主要是组织“专精特新”企业走进集群,促进企业与集群互融共赢;高校院所行,主要是梳理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推送给“专精特新”企业和“链主”企业进行转移转化;融资机构行,主要是对接“专精特新”企业资金需求,开展特色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比如,在“链主企业行”方面,去年以来,已先后围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服装等产业链,依托中车四方股份、万华化学、歌尔股份、京博石化、鲁泰纺织等“链主”企业,先后举办5场专项对接,125家“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其中112家企业与“链主”企业达成合作事项187项,85%的事项为初次接触并达成合作,有效推动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配套难、技术“卡脖子”、科技成果转化难、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在“融资机构行”方面,通过邀请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参加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活动,有效搭建起政银企合作的桥梁,帮助28家企业争取到15.2亿元的银行授信,有效解决了产业链上“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近期,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为推动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政策“工具箱”。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好国家通知要求,通过强化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