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山东
东营打造盐碱地种业创新高地 “黄三角”崛起种业“创新硅谷”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2-6-21 10:01:57  
  随着育种技术的改进提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正变为大粮仓。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努力探索盐碱地种业生态高效发展特色路子,为全国盐碱地利用作出示范

  ◆记者 李志海 通讯员 张振 

  6月的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一片生机盎然:金黄饱满的麦穗涌动着丰收的快乐,黄紫相间的苜蓿花摇曳着身姿,藜麦铆着劲地向着天空方向生长……
  “敢叫盐碱地变成丰产田!”为加快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农高区聚焦种子这个农业的“芯片”,全面打响“盐碱地科技会战”,着力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种业发展模式,打造现代种业创新硅谷和示范基地。
    推进种业发展
   向“芯”而行

  “这是去年10月的那片大豆地,如今已种满了麦子。”农高区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专班人员李林波说。
  这次种下的大豆不但品种进行了更新,技术上也有了新的提高。部分试验田开展的新技术就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带状间套作大豆的种植模式,重点通过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是一项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加一茬大豆稳粮增收的种植技术。望着这片盐碱试验田,李林波畅想着丰收的景象。
  全力推进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和示范推广是专班人员不懈努力的工作。“今年开展了作物试验示范1.67万亩,包括在农高区试验示范基地种植了耐盐碱小麦、苜蓿、中草药等36种作物245个品种(系)1.57万亩。”记者惊讶于品种之多时,专班人员笑着说:“今年,我们新搜集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3000余份,已达到2.1万份,目前,已种植1.46万份。新培育了小麦、藜麦、燕麦、金银花4种耐盐碱作物6个品种(系)。”
  试验示范合作的种子洒满了黄河尾闾:在垦利永安开展了1000亩耐盐水稻-燕麦连作试验示范,在兴隆街道建设了3000亩全梯度耐盐作物种质创新利用中试熟化基地。农业农村部今年在农高区设立了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鉴定区域试验和品种对比试验基地,将汇集全国236个新品种(系)进行鉴定区域试验,171个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标志着农高区育种工作纳入国家管理范围,增强了其在新品种鉴定和示范推广上的主导性和话语权。
  宜粮则粮、宜草则草、宜药则药。在农高区44万亩滨海盐碱地上,专班人员正努力探索生态优先、适地而用的盐碱地种业生态高效发展特色路子,为全国盐碱地利用作出示范。
    8个科研平台
   助力科技创新

  在农高区盐碱地藜麦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开发平台种子资源库,记者见到了整整一个仓库的藜麦种子,它们一包包地整齐排列,带有不同的标号。“这些标号大概相同的都是亲戚,有的是‘爷爷’,有的是‘孙子’。我们通过不断改良种子,让它更适应盐碱地的‘生活’,提高产量。”工作人员介绍说。
  育种期漫长,受制于气候、温度,人们已经习惯了植物按部就班生长,农高区搭建起加速育种平台,这让育种人不再“追着太阳跑”。
  透过育种平台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黑麦草、田菁、大豆等作物,禾苗青青,长势喜人。
  专属“营养餐”、LED光源、实时温度监测……得益于智能控制系统,在这里每年可育种6至8代,速度是温室育种的3至4倍、大田育种的5至6倍。
  “这就是国内首个耐盐碱植物数字化育种加速器,我们集成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通过对比实验获取最优的植物生命周期模型,并根据植物株高,布局建设了8个适应不同植物、不同品种的育种加速子模块,再配备不同的光照、水培模组等设备,实现了植物育种的加速迭代。”工作人员说。
  育种加速器是农高区8个科研平台中的一部分。智能农机、农业益虫、藜麦资源、迁飞害虫雷达预警与阻控、生物技术、盐碱地定位观测试验站、种植制度长期科学观测试验场等科研平台正在逐一完善,形成生物、信息、先进制造等高技术与农业技术交叉融合、功能完备、国内唯一的平台集群,为盐碱地农业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优势产业育成和人才聚集培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打造现代种业
   “创新硅谷”

  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办公场所是临时借用的一栋老楼,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这是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专业技术五级职员刘志鑫对这里的最初印象。
  岁月流转,农高区这片热土,正发生着一次次蜕变。
  如今放眼望去,塔吊高耸,机械穿梭,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这片蕴含着科技与力量的盐碱地现代化新城,正全力打造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扛牢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国家战略使命。
  科研平台不断完善、重点实验室落地启用,吸引着科研创新人员的入驻。农高区更加注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努力打造科学家、工程师和职业人才配置合理、根深叶茂的“人才集团军”。
  农高区将与高等院校沟通协调形成制度,把专家双聘制、业绩互认制和双薪制等政策落到实处,让专家来得放心、干得安心;与全国各大院校等合作,把培养农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课堂,搬到农高区的平台、企业和农田,建立职业人才“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引导“00后”做新时代农民上破题起步,培养职业农民;做实产学研结合,建立社交平台和撮合机制,从中试环节把企业家引入项目、引入试验场景,使专家和企业家在试验中相识相知,最终成为志同道合的创新创业战友。
  674名科研人员汇聚在这片盐碱地上,积蓄能量。将来,会有更多“高精尖”人才在这里挥洒汗水,实现梦想。
  仓廪实,天下安。独特的盐碱地赋予了黄河尾闾新的动力,科研成果正在这里孕育,黄三角奇迹在此接连发生。
  丰收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我们必须扛牢盐碱地综合利用大旗,聚焦特色种业等主导产业,发挥产业联动效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盐碱地特色产业集群。”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守玉看向那片试验田,信心满满。



编辑:付建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