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从理念思路到实践路径接续发力。第二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论坛上,行业专家围绕乡村振兴的难点与解题,建言献策,像一缕清风,吹进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沃野千里。
山东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山东区域经济学会会长张志元在圆桌论坛上开门见山:“投融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担当着关键的角色,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持续大量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专业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投融资,正是困扰乡村振兴的难题之一。难在哪里?张志元认为,体现在投融资需求与供给不匹配、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对金融资源的撬动力不足、与乡村振兴投融资相适应的机制不够完善、乡村振兴领域的投融资创新偏弱、融资担保体系尚不完善。
他分析,从金融产品看,乡村银行网点大多只提供基本存款、贷款和汇款类服务;从金融创新看,针对农村的信贷产品或方式仍以普通的抵押担保为主,契合农村集体经济特点的金融创新较少,与全面融入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尚有一定差距。同时,相关产品存在市场同质化现象,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从资金流向上看,乡村大部分存款没有用于农村经济建设,而是回流城市。
此外,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还不够健全,“政银担”机制功能作用发挥得不够,融资担保放大倍数仅为1.58倍,远低于监管允许的10-15倍。
这些难题,如何突破?张志元建议: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投融资体系与环境;完善与乡村振兴投融资体系相适应的保障机制。他表示,“优化财政供给结构。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加强涉农资金行业内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建立权责明晰的涉农资金支出体系,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效率。”
沂源县副县长赵强在讲话中提出,现阶段,沂源的主要矛盾是城乡二元化矛盾,“这缘于我们独特的地理、传统的农业以及高龄的人口,进而导致我县农业领域的主导产业——苹果产业逐渐退出全国十强行列;与老百姓戚戚相关的农村养老问题犹如横亘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这折射出乡村振兴的又一难题——优质要素资源短缺。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针对农村老年人比重大、养老难问题,沂源县投资2.3亿元,盘活利用农村零散的土地、闲置的建设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全域打造“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将长者食堂、公共浴室、便民超市、中心村卫生室、便民药店等整合起来,实现“助餐、助浴、助医、助购”四位一体服务,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家园。2021年,沂源县“以地养老”模式入选山东省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典型案例。
(针对农村老年人比重大、养老难问题,沂源县投资2.3亿元,全域打造“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 初磊 摄)
由此可以看到,乡村振兴十分需要推动优质资源要素从城市向农村流动,从而实现优化配置。沂源鲁村之行,实地观摩、调研了沂河源“艺术活化乡村”的实践之后,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苗伟,有感而发,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乡村振兴的建议。
乡村高层次人才资源短缺,乡贤成为加快乡村振兴的人才源泉,如何引导他们后顾无忧回乡推动家乡乡村产业、公益事业、乡村治理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破题的关键。
“假如没有人,没有‘董方军们’的探索,每一个乡村都难以发现、引进、转化和创造资源,要素资源就不会流向农村。”苗伟说,“没有市场机制,乡村不发展,农民拥有的资源就不值钱,就难以增加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只靠政府转移、帮扶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他肯定,有了人才,有资源要素,就能吸附带动村级组织发展。“人才本身就是乡村的一道风景,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都有利于村容村貌,不但可以记住乡愁,还可以创造乡愁。”
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成就了凤凰古城,文化艺术、文学作品与乡村的融合,可以让乡村振兴自带“流量”,实现乡村IP的价值最大化。
乡镇是县域与农村的连接点,在乡村振兴中承上启下。由于各村资源禀赋不同,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力度不同,在加快乡村振兴中易陷入“同质化”。苗伟建议,在乡村振兴中,要让乡镇承担更多的职责,“相当于增加交易品种、增加丰富交易主体、扩大交易范围,将农村资源社会化,扩大交易范围,从而提升资源稀缺性和流动性。让集体的资产更值钱,让农民拥有的资源更值钱。”
闻瓜果飘香、品乡村新韵、叙振兴共富,以第二届鲁村论坛为新起点,行业解题迎来突破口,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将再迈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