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怎么打造?共同富裕如何推进?6月25日-26日,“山东社科论坛2022、第二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论坛、第十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在沂源县鲁村镇汇泉桃花岛举行,全国百余位专家学者、商业精英、基层代表齐聚,共探推进共同富裕、深入打造乡村振兴的路径。
期间,以“桃花岛”为核心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艺术活化乡村”的实践,让与会者看到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深入探索。对此,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袁红英表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系统集成改革可以聚焦“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精神富足”三大重点任务,“沂河源‘艺术活化乡村’是围绕‘精神富足’供给方面进行的创新,这是着力点之一。”
(以“桃花岛”为核心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探索了“艺术活化乡村”的道路)
小镇打开美学天地
石村石屋、天蓝水碧、山翠树绿,博物馆、艺术馆、文学馆错落有致,6月的沂源县鲁村镇,打开了一幅乡村美学的新画卷。这些滋养城里人的艺术展馆,让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探索出一条“艺术活化乡村”的道路,行业“大咖”也想象不到,一间“陌上花开”咖啡店,曾经是农户的羊圈。如是,小镇的美学积淀实现了从0到1,开始朝“从1到N”蝶变。
时间回到5年前,从鲁村镇走出去的深圳东方汇泉金融控股集团创始人董方军带资本返乡,与沂源县政府共同启动建设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计划总投资近6亿元,打造沂蒙老区的“桃源山居图”。
乡情相牵、资本加注,5年过去,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邀请国际著名设计大师量身打造设计方案,对乡村风貌进行艺术改造和重塑,初步勾勒出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轮廓”:建成刘玉堂文学馆、李心田文学馆、“时间之花”艺术馆、“艺研柒号”艺术馆、保罗与娜蒂之家、“编织系结”艺术馆等20多个艺术场馆。
放眼国内,以艺术参与乡村建设并不多见。日本乡村振兴之父福武总一郎在日本濑户内海诸岛的乡村艺术振兴项目,像一束光,照亮了董方军和他的“桃花岛”。如果说福武总一郎“直岛模式”让艺术“重塑”了荒废地区,董方军想做的事儿,就包括用艺术手段再造美乡村,让艺术与沂源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和非遗相融合。村民们也想不到,这些年,法国著名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日本乡村振兴之父福武总一郎、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等“大咖”亲自参与重塑了这一代年轻人想逃离的老村。
艺术,一点点唤醒了鲁村的原始美,石头垒砌的古村落开讲乡愁新故事。例如,“时间之花”艺术馆,由世界知名装置艺术家、“后物派”代表人物宫岛达男设计,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和龙子峪村村民共同打造的一种装置艺术,用科技条线装点了乡村老屋的空间,时光和记忆,让老屋焕发出新生机。
(“时间之花”艺术馆,初磊 摄)
“保罗与娜蒂之家”,是已故著名艺术家保罗·安德鲁与他挚爱的妻子娜蒂在沂河源的家。会客厅的设计兼顾保罗先生的深沉和娜蒂女士的活泼,浪漫气息浓厚,工作室真实复原了保罗于法国家中工作的情形,同时展示保罗遗存于世的44部作品规划。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我们的文化艺术根基,都是在乡村,我们可以实现国际文化艺术与本土乡情的融合。”董方军现为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他继续践行“艺术活化乡村、产业富民兴民”的理念,虹吸周围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等大学院所专业人才,挖掘延伸村落美学潜能,用乡村美学赋能乡村振兴,未来5到10年,将打造艺术百馆。
项目落地 产业支撑
鲁村论坛上,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司长赵鲲主旨演讲中说,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要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是全面的现代化。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产业振兴是基础。董方军表示,“若无产业支撑,被艺术‘活化’的乡村终究是无根之水。”行走在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田间地头,瓜果飘香,一条全产业链,串起了当地果蔬深加工、菌棒生产等特色产业。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采取“公益基金+专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初步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五个振兴”。
例如,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源河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位于鲁村镇北徐家庄村北,综合利用苹果果木枝条,构建起“菌棒良种-香菇养殖-产品深加工-菌棒作肥回田”绿色循环农业发展闭环。目前,公司已建成7处全球领先的香菇菌棒智慧工厂和产业基地。公司计划用10年时间,建设100个国内产业基地,产业拓展到全球100个国家。
山东华盛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刘家坡村打造了一个华盛科沃云数字果园,项目投产达效后,将成为集智慧化标准种植、智能化后处理、全程冷链物流、示范带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苹果全产业链数字信息服务产业,目前,已栽植沂源红、鲁丽等苹果树3.2万株,铺设了水肥一体化管网,实现了种植基地的灌溉、施肥、喷药等农业设施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节省大量人力、物料成本。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鲁村镇落实落地)
乡村“生活+生产+生态”同步,经济林果杂粮种植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五个振兴”的齐鲁样板在鲁村镇落实落地。
鲁村镇是一个缩影。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果业是沂源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苹果产业约占该县林果业的70%,推进苹果产业振兴是促进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沂源县副县长赵强介绍,在果业振兴方面,沂源推行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融资支撑、合作社经营“四位一体”果业振兴运作模式,通过“1+1+3+12+N”推进机制,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解决了农业产业项目“钱”从哪里来、“地”怎么种、“果”怎么销的问题。年内,将完成全部26万亩老果园更新改造,将优质果率从不足30%提高到80%,实现优质优价,打造百亿级沂源苹果产业集群。“计划再利用3-5年的时间,通过‘兴主体、建园区、链产业、打品牌’的发展路径,实现‘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走出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现代果业特色发展之路。”赵强表示。
校企合作虹吸资源
围绕乡村振兴与齐鲁样板打造,着眼创建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高端学术交流品牌,山东财经大学正在把鲁村论坛打造成为专家学者、商业精英、基层代表等分享智慧、碰撞思想、展示风采、合作共赢的广阔舞台,激发学术、人才、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活跃涌动。
2020年12月6日,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成立,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邵军随即提出了乡村振兴学院“向实处做、向深处做、向高处做”的办院方针。2021年6月11日至13日,首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论坛暨第九届中国农业经营创新论坛举办,本届论坛是去年论坛的继续。
王邵军介绍,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从服务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科研、人才培养等多维领域切入,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的“智囊团”、校地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各级干部的“大学堂”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深度参与和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的打造。同时,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乡村文化研究院,成立了儒商文化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集中举办了中国乡村振兴鲁村研讨会、城乡关系转型与乡村文化发展研讨会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着力搭建政府、农村、学界三方之间的桥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为打造齐鲁样板贡献财大力量。
论坛组委会主任王蔚教授表示,要把鲁村论坛办成中国乡村振兴的博鳌论坛。作为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发起人,董方军期待,“通过搭建高端平台、汇聚各方力量,为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艺术活化乡村’插上腾飞的翅膀,引领沂源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