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好品山东
好品山东丨华凌电缆:70年!电缆与建筑物同寿命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2-7-1 17:36:49  

  

  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今年的冬奥会上,山东生产的雪蜡车出尽了风头,而车上能在-55℃超低温环境下耐受冲击的复合材料,正是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华凌”)合作研发的。在我国众多线缆企业中,山东华凌的规模和销量并不居前,然而这家位于济南圣井高科技园内的企业,却占据了电缆行业的技术高端。

  创立之初,山东华凌受限于狭小的厂区,选择从特种电缆领域实现突破,后来更将特种电缆标准民用化,全国首创70年长寿命建筑用电线电缆,“华凌电缆”也位列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

  山东华凌总工程师潘茂龙表示,特种电缆的核心就在高分子材料的综合性能上。目前,山东华凌也正以高分子材料研发应用为支点,解决轨道交通、高铁等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为山东生产出雪蜡车这样高质量的好品。

  (华凌电缆是中广核等多家企业的供应商,图为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1号机组 )

  从特种电缆领域突破

  大约在2005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大增,济南开始进行根据交通流量设置信号灯的配制,这就要用到特种信号馈入线。

  这种馈入线看似不起眼,但因为周围电磁环境复杂,需要特殊设计来避免“集肤效应”;而当时这种技术只有境外企业有,要进口这种馈线不仅价格昂贵,交付时间也不确定,还未必完全适合济南的交通状况,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个“卡脖子”技术。

  当时的山东华凌,只不过是一家开在济南北园大街、厂区占地仅有几亩的小厂,但山东华凌愣是拿下了这项“卡脖子”技术,为济南乃至全国的城市交通建设增添了核心竞争力。

  “特种电缆的利润要高于普通电缆;而我们通过相关产品的国产化,还为客户节约了大笔外汇。”潘茂龙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正是这种“双赢”,让山东华凌坚定了走特种电缆的发展路线。

  当时,山东华凌的定位就是大企业不愿意做、小企业又做不了,在差异化的企业细分领域做出成绩来。但在潘茂龙看来,国内大环境的导向也是企业走特种电缆创新发展之路的另一原因:“也是在那几年,国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我们企业也是响应国家政策,进行新能源电线电缆的研发。”

  也正是因为这一决策,奠定了“华凌电缆”的“好品”地位:因为有新能源特种电线电缆的生产研发经验,2007年开始研发核电站用电缆,到2008年通过省部级鉴定,再到2012年8月获得国家核安全局特许研制三代核电站用电缆的任务,产品研发成功后,于2016年取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核安全设计与制造许可证。

  “承接了国家任务,我们得到了扶持,所以在研发资金上也是不吝投入。”潘茂龙认为,正是如此,山东华凌才研发生产出国际领先的三代核电电缆。

  把“核电品质”做到民用领域

  据潘茂龙介绍,电线电缆的结构可以粗分为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层三部分;而特种电线电缆之所以“特”,就体现在保护层上。

  以核电站用电缆为例,线缆不仅需要在高温、高压、高辐射的工况下输送电力,还需要准确传输电信号,对抗干扰也有技术指标要求,而这都是特种电缆的保护层在起作用。

  在研发过程中,山东华凌也遇到了一个难点:国内没有β射线源头,无法模拟核岛内部的工况。“后来在中科院等部门的协助下,通过一种已有射线产生β射线,我们的产品也最终通过了辐射的考验。”潘茂龙说。

  与中科院的合作不止于此,山东华凌还通过前者的迪纳米加速器,实现了保护层高分子材料的辐射交联、橡胶硫化、辐照生产,极大拓展了公司的产品,巩固了“华凌电缆”在业界的地位。

  尽管在特种电缆领域发展得顺风顺水,山东华凌也没忘记发展与转型,“2011年,福岛地震让全球核电站建设陷入停滞,而这也促使我们思考,我们的科研成果能不能在更广泛的民用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潘茂龙表示。

  亟待科研成果应用的民用领域很多,以建筑业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兴建大量商品房,开始把布线方式从明线改为暗线,然而受限于技术、工艺、材料等诸多原因,国家标准产品使用寿命只有25-30年,远低于房屋设计寿命。山东华凌采用核电标准,以异质双层绝缘结构、辐照交联、特种高分子材料,成功研发出长寿命、绿色、环保的高性能电线电缆,将建筑用电线电缆寿命提高到70年,解决了现有电线电缆产品与建筑物寿命不匹配的痛点。

  此后,山东华凌还主持起草了高性能电缆两项行业标准,推动民用电缆标准升级;到了2021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山东省工程建筑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长寿命电线电缆被列入绿色建筑评价和设计标准。

  潘茂龙表示,秉承这种理念,山东华凌继续将高精尖领域的特种电线电缆,向民用领域推广,“我们通过研发耐弯折的材料,研发的机器人线束,弯曲次数超1000万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从高分子材料开始延伸

  如上所述,特种电线电缆的核心是保护层,而保护层主要是具有耐高温、耐油耐腐、抗干扰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

  不过,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可不仅仅是电缆保护层,冬奥会用雪蜡车之所以能在-55℃超低温环境下正常运作,山东华凌专门为此研发的复合材料功不可没。

  2015年,山东华凌与山东省科学院共同组建了山东科华赛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研发轻量化、超低温、增强、增韧等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相关产品。不难看出,这些要求与特种电线电缆极为相似。而在主动承接了雪蜡车超低温保险杠、踏步专项开发的任务前,公司已经研制出超低温高流动复合材料、轨道交通零下40℃超低温尼龙材料等12项新材料,解决了轨道交通、高铁等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

  而除了大出风头的雪蜡车,防控新冠疫情最重要的武器——口罩也凝聚着山东华凌研发人员的心血。2020年上半年,华凌电缆接到了工信部门的通知后,立刻组织骨干进行技术攻关,仅用一周时间,就绘制好了鼻梁条的模具图纸;在一个月内就开发出提高口罩熔喷层过滤效率超过95%的专用驻极色母粒。

  现在的山东华凌,已经将业务从电缆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延伸至各种轻量化、超低温、增强、增韧等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发与销售。

  潘茂龙希望,未来山东华凌生产的“好品”,不止电缆一种;各种轻、韧、耐低温等高分子材料的产品,将继续为“好品山东”增色。

  企业家访谈|梁志银:撑起特种电缆行业“半边天”

  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在特种电线电缆领域举足轻重;而作为一名女企业家,公司董事长梁志银凭借女性特有的敏感性以及奉献精神,带领企业从一个厂区占地仅“三亩半”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可谓撑起了特种电缆行业的“半边天”。

  经济导报记者:您在创业时,是什么样的机缘进入电线电缆行业的?后来又是怎样“精通”这个行业的?

  梁志银: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济南大明湖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小旅馆。有一天早上我在整理床铺换床单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位旅客在闲聊,说济南市北园路有一家企业给他代理电线电缆,生意做得很不错。当时我就直接问他:我给你做代理不行吗?我就在这里开旅馆,你想找我也好找。他说可以啊。就这样,我进入了电缆行业。

  当时是1992年,北园路已经有了机电一条街,我就经常骑着自行车,从东骑到西去了解市场。后来为了了解电缆的制造工艺、定价原理,我又去济南市泉城路新华书店,成套购买关于机电方面的书籍,边经营边学习,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经济导报记者:您的企业又是如何从一家电缆代理商,转换成为生产厂家的?又有哪些经营理念传承至今?

  梁志银:创业的艰辛不言而喻,但企业在步入正轨后,一个新的想法又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什么时候能拥有自己的品牌?抱着这种想法,我在北园路黄桥工业园租了三亩半地,创立了华凌电缆,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

  公司成立之初,是一家“三无”公司: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当时对公司的定位就是做大企业不愿意做的、小企业做不了的,差异化的企业在细分领域容易做出成绩。每个经营企业的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既然选择了这项事业,咬牙坚持也要走下去。要研发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不给客户添麻烦。

  经济导报记者:最初华凌是一家生产普通电缆的企业,后来怎么进入特种电缆行业呢?

  梁志银:正如刚才说的,我们立志研发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当时有一家来自钢铁行业的客户,由于普通电缆不耐热,工作人员每个月都要在一两千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更换三次电缆,不胜其烦。为此,客户希望山东华凌电缆研发一种新的电缆,能经受住高温考验,最好能一个月换一次。针对客户的痛点,我们马上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钻研,最终研发出新的电缆产品,两个月才需要换一次。用上新产品后,客户对山东华凌大加赞赏,这也使我们深感光荣,决心一定要把创新之路走下去。

  后来又赶上了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就决定从特种电缆领域调整产品结构。到了2012年,我们承接了第三代核电电缆的研发生产任务,经过我们的技术团队和外部团队的共同努力,终于攻克了这项“卡脖子”技术,实现了原材料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经济导报记者:企业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当研发、资金、市场开发等遇上困难时,你是如何跨越过去的?

  梁志银:我就拿企业研发生产口罩鼻梁条来说吧。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冲击,对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困难。作为一个企业家,我觉得应该义无反顾地支援“战疫”。在得知口罩鼻梁条成为约束口罩生产的瓶颈后,我们立即组织召开会议,在确保做好企业防疫工作的同时,不计一切成本,“跨界”研发生产口罩鼻梁条。

  最初认为,鼻梁条这么一个小东西,凭借我们团队研发电缆的能力,还能拿不下来?结果发现真是隔行如隔山!小小鼻梁条的工艺太繁琐了,一个月牙形的截面,弧度达不到就软,超了就硬,贴合度不行。但我们凭着一股义无反顾的劲头,还是将鼻梁条工艺给攻克了。所以说,遇到困难如何跨越?就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劲头。

  经济导报记者:公司是如何吸引人才,并保证有持续的创新成果呢?

  梁志银: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这早就是业界共识了。于是我们联合山东省科学院并引进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打造了“中白新材料产业园”。通过产业园区,源源不断输出科研成果,助推企业发展。

  经济导报记者:作为女企业家,既要发展自身事业,又要兼顾家庭责任,女性企业家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梁志银:拿我自己来说,经营企业也曾不受亲朋好友的理解,也经历过同行业的冷嘲热讽,面临过经济危机,但我迎接挑战,用激情成就梦想,永不服输坚持至今。所以我觉得女性经营企业,首先是必须自立,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其次,女性一般来说富有奉献精神,这是经营企业的优势。除此之外,女性先天对很多事物更敏感,关注细节,对市场有敏锐的直觉,抓住每一个市场机遇,这都是女性的优势。

  (华凌电缆正在展示高分子材料 )

  企业面孔|三亩半小厂区 走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山东华凌成立于1997年,刚开始在济南北园路附近一处工业园内,厂区面积仅有“三亩半”,团队仅十余人。

  创立初期,因为厂区狭小,难以靠规模取胜,所以山东华凌走上了一条研发生产特种电线电缆,实现市场错位竞争的发展路线。

  2006年,山东华凌迁入位于济南市经十东路的圣井高科技园内,开始了快速发展时期,现在已经是集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现在的山东华凌厂区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拥有300多条国际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拥有百余台套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现有员工650人,其中有电线、电缆、核物理、通讯、化工、高分子等不同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及专业技术人员260余人。

  公司具有自主研制新型电缆的能力,取得线圈馈入线、数字监控综合电缆、核电站用电缆等10多项发明专利,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C强制性认证”“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被认定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成为济南质量协会电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电气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成员、山东消防协会消防产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企业积极招才引智。2013年,山东华凌联合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等联合打造的山东首个M0新型产业示范园区,集电子商务、文化娱乐、现代服务等配套于一体,以科技研发与应用、绿色智能制造、新材料研发、轨道交通、高端装备、智慧物流等为主导产业,具备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优质资源集聚和服务生态系统搭建的功能。(导报记者 杜杨)

  记者手记|企业创新要找准关键点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这点毋庸置疑。但当企业发展初具规模时,各个岗位都需要人才,理顺日常经营流程尚需时日,遑论创新。

  企业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想要创新,就必须找准关键点,山东华凌就做得不错。

  找准创新的关键点,首先要立足于企业的现状,尤其是认清企业的短板。有些企业资金少,有些企业缺人才,都走规模化路线并不符合实际。

  其次,还要对市场脉络有准确研判。以电缆行业为例,在本世纪初,山东的电缆市场飞速发展,知名品牌层出不穷,但特种电缆市场需求阶段性不足,所以企业存在错位竞争的可能性。正因如此,山东华凌在规模受限的不利情况下,选择转产新能源领域所需的特种电缆,后来更是实现了第三代核电站壳内电缆的国产化。事后来看,山东华凌转产特种电缆的抉择就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准确研判之上。

  基于对企业现状与市场脉络两个维度的判断,不难找出创新的关键点。

  而在创新初具成效后,如何将创新常态化,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呢?山东华凌的做法也值得参考:借助外部团队,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建设运营产业园,都是很关键的选择。

  总之,企业创新的关键,在于找好适合自身与市场规律的那个点;广泛合作,实现有效的创新。

                                 (导报记者 杜杨)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