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近日,山东省民政厅、省发改委和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将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从2022年至2025年,培育一批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启动一批社会组织帮扶合作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特色品牌,推广一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形成省市县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实施方案》要求各级乡村振兴、发展改革、民政、行政审批部门要聚焦“五大振兴”,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特殊群体关爱和乡村治理等领域重点任务,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行动、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品牌行动和社会组织乡村行活动,动员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依据各自章程、业务范围和专长优势,开展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活动,探索创新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要利用行业影响力,调动行业技术和信息资源,推动会员建立农村产业发展基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特色产业,搭建产供销平台,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助力乡村人才培育。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和科技类社会团体要发挥专业、资金、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法律服务、社会服务等人才支持和教育培训,扩展优化乡村人才数量和质量,提升劳动者素质,以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致富。
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社会科学、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要在农村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开展送文化、送健康、送科学下乡村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提升村民精神面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助力乡村生态保护。社会组织要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理念和政策,推广节水、节肥、节药农业产业,积极参与乡村绿化、植树造林、环境治理、垃圾分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鼓励社会组织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提供支持,推动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社会治理。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作为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力量,要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乡村社会治理积极开展活动,推动“德治、法治、自治”共同发力,推动困难群众帮扶、志愿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有效实施。
全省有一定实力和能力的社会组织,要依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省内“6+6”协作帮扶,以及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和协作重庆、甘肃工作,聚焦20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协作省市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捐助、结对共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持、消费帮扶等工作,帮助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水平,助力协作省市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