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钰 通讯员 李淑霞 高凤至
望着长势喜人的蜡质玉米,邹平市九户镇西郭村村支书张凯心中升腾起丰收的希冀。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与供销社签订协议……几个月的忙碌终于初见成效。“今年秋后合作社将流转土地500亩以上,到2023年底村集体增收可达50万元左右。”他自信满满地说。
盛夏七月,在西郭村150亩成方连片的土地上,郁郁葱葱的玉米苗齐苗壮,即将进入拔节期。一个没有工业企业,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不到千人的村庄,如何实现村集体收入如此大的跃升?
九户镇党委书记孙美荣这样告诉记者:“我们正在探索推行的‘1+4’土地经营模式,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合作社+农户+供销社+金融,各主体共同参与、协同配合,共同探索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质量优、增收效果显著的新路子,破解村集体大幅增收难题,同时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运营主体“唱主角”
2019年以来,九户镇充分发挥党委引导和党支部主体作用,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供销社+农户”的合作模式。
作为试点村,成家村率先流转土地553亩,推行“8721”模式。这一模式中,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负责流转村里土地入股,邹平市供销社按照800元每亩的价格先行支付土地承包费,农产品收益后,净利润由供销社、村集体、农田管理员按照“721”的比例进行分成。为进一步带动群众入社积极性,2021年,该模式升级为“86211”模式。
“相比‘8721’模式,‘86211’土地股份合作模式中,村集体、供销社各拿出‘1’成利润,给社员‘二次分红’,相当于为社员增加了每亩地185元的分红收入。”成家村村支书成金锋表示。
经过收益结算,2020年、2021年度,成家村分别获得53234元、51320元村集体净收入。“8721”“和”86211”模式在成家村的成功实践,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供销社“三方共赢”,有助于激发群众共同致富的内生动力。一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由幕后走上前台,作为运营主体“唱主角”,并依托供销社、信用社等第三方提供技术、农资、资金等方面支持的模式在九户镇渐趋成形。
据了解,成家村村集体合作社2021年经营土地所得利润为51.3万元,即便拿出30%给农户分红,村集体实际盈余也可达35.91万。通过借势借力实现集体增收,争取利润收益的最大化,村集体资金池规模持续扩大,可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形成闭环,实现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治理问题。
变身“大管家”为农民服好务
变身经营主体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着熟悉土地、贴近农民等天然优势,但农业生产现代化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科学种田,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人才、技术、销售等难题成为一大考验。
经过积极对接洽谈,邹平市供销社投资1000余万元,成立了滨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购置国内外最先进的农机设备60余台套,建立了标准化种植、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生产的种植模式,可实现全程农事“一条龙”服务。并承诺以低于市场价10%-15%的优惠价,提供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物资采购、机播机收、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种植效益。
邹平市供销社监事会主任张爱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滨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中裕等积极对接,开展良种繁育、功能性小麦、蜡质玉米种植,价格比普通粮食种植每斤高出0.1-0.2元,加之土地成方连片后种植成本的降低和科学化管理,亩均利润提升五六百元不成问题。目前,公司已与成家、道民、西郭、黄家4家支部领办合作社、5个种粮大户签订了蜡质玉米种植协议,实现订单种植2000余亩。
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外出打工或从事经营,种地收益有保障,而且随村集体收入“水涨船高”,这一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村民乃至种粮大户的拥护。今年秋季,全镇实施“1+4”模式的村将达到50%以上,面积突破8000亩。
“抱团发展”打出金融“组合拳”
为有效整合资源,促进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发展,更好地服务各合作社,九户镇成立兴扈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借鉴村级财务镇级代管模式,加强对村级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已成为集党建创业资金帮扶、订单农业、团购团销、土地托管、金融融资、财务监督等职能为一体的大型合作经济组织,为进一步提高全镇农业专业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九户镇党委组织委员韩志国告诉记者,以往,制约村集体“挑头”从事土地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金缺乏,不能提前支付农民土地使用费,后续工作自然无从下手。鉴于此,九户镇创新性设立党建创业基金,与银行“强村贷”等惠农政策结合,有效支撑村集体生产经营可持续……
作为邹平市首支由乡镇设立的党建创业基金,该基金由镇财政设立20万专项资金,先期吸引4家“百千万提升工程”示范企业带头,10余家爱心企业积极参与,建立不低于500万的创业“资金池”,不仅为入社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免息创业启动资金和结对帮扶,破解了支部领办合作社无启动资金的问题,还每年设立5万—10万元的专项奖励金,用于奖励支部领办合作社中富民强村表现突出的个人,充分激发领头雁的干事创业热情。
目前,对首批申请党建创业基金的西郭、黄家等村,镇党委在核算其项目风险、收益前提下,已率先拨付40万元启动资金。
“15万元的党建创业基金解决了合作社启动资金不足难题,不但能提前支付农户土地流转金,而且有效支撑购买种子、化肥、农药、装载机所需。”黄家村村支书黄光明高兴地说,作为“1+4”模式首批试点村之一,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已流转150亩土地的基础上,计划10月底再流转土地150亩。
银行信用服务,作为九户镇新型土地经营模式中着力破解的难题之一,从去年开始,镇党委就积极搭建合作平台。邹平农商银行开通“强村贷”绿色通道,为九户镇整镇授信1.5亿元,为第一批试点村合作社各授信100万元,以优惠的贷款利率和专项审批手续,减轻支部领办合作社生产前期资金投入压力。
孙美荣表示,下一步将有效发挥镇党委统筹抓总作用,在运行机制、资金管理、生资购置、风险规避等方面出台指导性意见,确保村级合作社“姓公不姓私”宗旨不动摇的同时支持其立足实际,在生产经营、分配比例上积极探索,努力打通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