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近期,有关“滨州理工大学建成后,魏桥创业集团(下称‘魏桥’)每年将向学校捐赠5亿元,持续20年投入资金100亿元”的消息,一时引发关注。
作为山东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全球纺织和铝业的双巨头,魏桥对高校的如此“大手笔”捐赠,立即引来各方的目光。
“企业对高校的捐赠,在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山东财经大学教授陈华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企业也寄希望于未来他们捐赠的大学能给他们提供一些智力支持,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
显然,魏桥对高校的捐赠,有其内在逻辑,这也是企业对产业创新、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的空前渴求。
“持续20年投入资金100亿”
日前,滨州当地媒体对外释放出了魏桥拟向滨州理工大学捐赠的信息。《滨州日报》在7月12日刊发的《滨州:争当中国“产学研”创新“试验田”》一文中写道,“位于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的滨州理工大学,也将依托中科系专家师资而建,张波表示:大学建成之后,魏桥每年将向学校捐赠5亿元,持续20年投入资金100亿元,以助力这所产学研联动大学的成长。”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魏桥的官方公众号“魏桥创业”也转发了这篇文章。
对于捐赠的消息,经济导报记者近日致电魏桥集团,其工作人员告知了负责媒体宣传的电话,但经济导报记者多次拨打该电话,均无人接听。
梳理公开信息可以看到,滨州理工大学目前正在筹建中,其筹建主体就是魏桥国科研究院。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魏桥国科研究院于今年年初召开的2022年度开年大会中透露的信息显示,2022年,魏桥国科的首要目标是组建一支全职队伍、搭建并完善科教平台,进一步推动滨州理工大学的筹建工作,全力建设科创生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魏桥国科研究院是魏桥与“中科系”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一环。2019年8月,魏桥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信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滨州共建魏桥国科研究院。
近年来,魏桥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可谓频频“牵手”。经济导报记者在今年6月采访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现场参加了“跨国公司推介滨州专场”,这场活动的主角就包括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魏桥集团等。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当时在致辞时谈到,从2019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滨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大学与魏桥开展战略合作,致力于实现科教资源与企业创新发展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引导高端创新资源聚集。
在上述的“跨国公司推介滨州专场”上,经济导报记者在现场还注意到,滨州市委主要负责人作主旨演讲时,分享了滨州的“八个与众不同”,其中就包括科创生态的与众不同。他强调说,魏桥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合作,被誉为实业家、科学家、教育家“握指成拳、深度合作”的典范。
当时的演讲还释放出的一个信息是——“滨州理工大学即将开始招生”。
近年来已捐赠多所高校
“滨州这几年有些民营企业发展的挺好,也需要一个好的大学支撑,所以筹建滨州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同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再加上地方的支持,这个想法理念是挺好的。”陈华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对当下的魏桥来说,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是其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的一大机遇。
说到山东民企,就不得不提创造了纺织、铝业两个行业世界第一的魏桥。这家位于鲁北平原南端的企业,是一家拥有12个生产基地,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
多年来,魏桥在创始人张士平的带领下,从一家小型油棉加工厂,发展成为纺织和铝业两个行业的巨头——公开信息显示,魏桥纺织在2005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棉纺织企业;2001年起魏桥涉足电解铝,并在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铝生产商。
2019年5月,张士平逝世,享年73岁。此后,魏桥的第二代“掌门人”——张士平的儿子张波,开启了魏桥新一轮的发展。
当企业迈入新阶段,对科技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波“接手”魏桥后,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就是,这些年,魏桥“大手笔”引入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创新载体,“士平公益基金会”也将教育作为了主要切入点。
比如,2021年8月,士平公益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魏桥国科校长奖教金”捐赠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2021年11月,张波代表士平公益基金会向母校武汉大学捐赠1000万元,设立“武汉大学恩施市乡村振兴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士平公益基金会的这些捐助,也与魏桥实施轻量化战略、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发展之路相契合。
在2021年6月,魏桥与中南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于学科链与产业链的高度契合,双方将深化铝冶炼和铝加工技术领域合作;当年11月,魏桥与中南大学签署三个科研项目合作意向书,通过士平公益基金会向中南大学捐资设立中南大学魏桥奖教金,将以每年500万元的捐赠额连续捐赠4年。
2021年10月,东华大学魏桥教研创新基金捐赠仪式举行,士平公益基金会向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设立“东华大学魏桥教研创新基金”。基金中的一千万元,用于支持东华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其余资金用于开展魏桥教研创新项目,支持东华大学提升纺织新材料领域科研创新能力等。
“大家都知道,以前简单的模仿,低层次的靠规模发展,也走到头了,未来的发展肯定要科技创新。”陈华对经济导报记者说,“魏桥未来肯定要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本身转型升级需要大学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大学的发展,也需要资金,所以,企业挣了钱之后,这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出口。这是好事。”
而依托大学带来的人才聚集、创新推动,也将为滨州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