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轨道交通存在的意义不再局限于缩短时空距离,城市间的争先进位便有了另一种发力方式。
近日,雅万高铁1组高速动车组和1组综合检测列车在青岛港顺利完成装船,这是我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国产高铁列车由此进入“出海”阶段。
而该动车组的成功下线,也将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打造提到了重要位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重点打造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共有7个,其中,青岛、成都、株洲等“轨交大市”纷纷提出构建世界级高铁产业基地的目标。
中国高铁技术走向世界,背后究竟拥有怎样的硬核实力?随着国产高铁的顺利“出海”,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又会迎来哪些重大机遇?
除了南极,全球都在用中国高铁产品
在对国产高铁众多的褒奖中,“领跑全球”或许是最好的一种。而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铁衍生的轨道交通产业,重要性不言而喻。
轨道交通拥有着很长的产业链条,包含上游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设计咨询,中游的建设施工、装备制造,下游的运营维护、增值服务等。其中,装备制造因自主创新程度最高,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是整个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核心。
长产业链条为周边企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空间。仅以青岛一条轨道交通产业链为例,所涉及的相关企业就已达近百家,专精特新企业占到五成以上,不仅为中车四方、庞巴迪这样闻名遐迩的主机企业提供了根植的“土壤”,还带动了威奥股份、汉缆股份等一大批上市企业的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青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超过260家,规上企业超过110家。
巨大的产业吸力,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实际收益,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仅中国中车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延伸产业营业收入就达2257.32亿元。去年全年,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市场规模约为8410.6亿元,同比增长8.3%。
“蛋糕”做得大,不仅因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广阔的市场需求:据国家铁路局统计数据,2015年~2021年间,我国城轨车辆数量从20142辆增长至50000辆,动车组数量从12643辆增长至36723辆。还源于中国高铁建设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提升的影响力:早在2008年,随着中国第一条也是世界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技术便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十几年后的今天,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出口印尼,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目前,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高铁产品遍布六大洲101个国家,生产的列车已经在全球近83%拥有铁路的国家运行。
全国高铁六成“青岛造”
青岛作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高地”,拥有良好的轨交产业基础,从最开始便赢在了“起跑线”上。
1952年,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八一号”就在青岛成功试车,结束了中国人不能造火车的历史,也拉开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的序幕。
此后的70年间,青岛高铁制造屡次迎来高光时刻,从第一辆“和谐号”到第一辆“复兴号”,从第一辆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先后在这里成功下线,到此次为印尼设计建造的高速动车组顺利启运……
截至2020年,“青岛造”高铁动车累计约占全国运营动车组的60%,地铁车辆约占全国的25%。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作为青岛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已成功入选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2019年,青岛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按照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2035年突破5000亿元。
拥有雄厚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因,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汇聚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等龙头企业和26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具备千亿级的市场应用场景和订单,这些都是青岛最顶级的资源。
市场开拓之余,在轨道交通产业的投资上,青岛也有颇多亮点。青岛地铁投资将重点紧紧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布局青岛地铁未来投资重点方向,实施一批重点投资项目:金浦基金项目以2亿元出资撬动基金整体3.4亿元投资于轨道交通行业;博宁福田项目2021年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配套订单中标约3.6亿元;北京宽衍项目是青岛地铁首个科技成果入股项目,顺利打通科技成果走向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十四五”期间,青岛地铁建设预计完成投资1100亿元,将衍生出千亿级的市场场景。
集群发展,这些城市也在“你追我赶”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产业具有关联度广、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等特点,这就与产业集聚发展产生了天然的适配性。目前,北京、株洲、成都、广州等“轨交大市”都已形成了大型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并纷纷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千亿集群的目标,处于你追我赶的态势。
株洲作为一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坐拥5家百亿级的轨道交通龙头骨干企业和350家科技型轨道交通中小微企业,原中国南车的核心企业中车株机、中车株所在此重仓布局,全国30%以上的城轨车辆、全球27%的电力机车都产自这里,说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也不为过。
在川藏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成达万高铁等重点项目相继开工的节点上,成都轨道交通已形成“一校一总部三基地”产业生态圈,涵盖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维服务全产业链,多个产业组各有分工,错位协同发展。目前,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已拥有包含中车成都、新筑股份等龙头企业在内的轨道交通企业近300家。
由广州地铁、白云电器、佳都科技等龙头企业逐步发展而来,广州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属于众多竞争者中的“年轻一类”,尽管如此,2020年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已达到1686亿元。为响应国家高水平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的重要战略部署,“共享资源,抱团发展”成为广州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主要格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持续推进,北京轨道交通产业已形成央源、地源和民源共同发展的格局,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已成为丰台区核心的经济增长极。截至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聚集了轨道交通企业180余家,其中百亿级4家、十亿级22家、亿级54家,轨道交通产业总收入年均增速11%,收入规模连续六年突破千亿元。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对于城市而言,谁能在轨交产业竞争中抓住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来源:风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