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五年取得突破”之后,山东再出发。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意见》实际上是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支持的政策集成,体现了国务院对山东省的厚望,也是对全省的鞭策。”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表示。
清洁低碳,山东港口探索不断
《意见》对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主体框架概括为:“一个先行区”,即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个主题词”,即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两阶段目标”,即到2027年,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到2035年,努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
为实现目标,明确了“七项重点任务”,包括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等在内。《意见》提出,“推动青岛港和日照港、烟台港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港,强化与天津、河北、江苏等沿海省份港口合作互动,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支持青岛港扩大氢能利用、日照港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构建以电气化铁路、节能环保船舶为主的中长途绿色货运系统。”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已经率先迈出了探索的脚步。
(图为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
8月30日,青岛港(601298.SH,06198.HK)发布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15亿吨,同比增长9.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6%;实现营业收入99.46亿元,同比增长18.6%,业务量、经营业绩实现双增长,跑赢全国港口增速。
青岛港一直坚持“绿色”引领、“智慧”驱动,将氢能作为港口能源结构变革的重要方向。山东港口青岛港安全环保科技部部长于守水介绍,自2019年起,青岛港启动了氢能集卡、轨道吊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实现氢能集卡实景测试,全球首创氢能自动化轨道吊。2021年,承接“氢进万家”项目课题,开展氢能港口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研究工作,在山东港口强力推进下,目前完成全国首座港口加氢站建设,集装箱公司引进3台氢能集卡进行测试,按照计划,将今年引进20辆氢能集卡开展示范应用。
山东港口烟台港生产业务部部长李涛介绍,烟台港正大力推动大宗货物铁水联运、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业务发展,持续创新非公路运输物流模式,扩大“铁水管”三路运输体量。“今年上半年,干散货非公路集疏运比例达95.9%、油品非公路集疏运比例达92.8%,港口集运结构持续优化。”他介绍,从区位优势来看,烟台港从西部环渤海湾方向、东北方向、海外方向等三个方向精准发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例如,港口正在细化落实与黄骅港、曹妃甸港、唐山港等渤海湾周边港口的合作,加强与东北港口合作,吸引东北地区货源向烟台港集聚,业务合作量稳步提升;此外,还设立了淄博、潍坊、滨州、济南、东北、河北以及非洲7个办事处,全面开发市场。
(图为山东港口烟台港商品车装船作业)
山东港口日照港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其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六、全球第九,其中,干散货占据其吞吐量的半壁江山。山东港口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作业区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张守波介绍,日照港石臼港区南区全流程无人化即将建成投用,智慧港口建设开始释放出巨大红利,“与传统码头相比,人员数量大幅减少,装卸效率大幅度提升。”
据悉,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建设,日照港在500万平方米的石臼南区,打造国内规模更大、货种更多、工艺更复杂、集约化程度更高的全自动化智慧绿色干散货码头,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作业区。这一作业区全部建成后,将实现流程更优:铁路布局“重来重回”,泊位、堆场一体化布局,充分释放港口资源集约统筹新动能;效率更快:泊位矿石卸船能力1.2万吨/小时,煤炭装船能力6000吨/小时、翻车能力4200吨/小时、装车能力6000吨/小时。
长跑:不断培育新优势
山东人口、经济总量均占北方地区的1/5以上,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均占全国1/10左右。《意见》明确,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可以说,《意见》成为山东省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山东勇担重任,也意味着开启了一次考验“体力”和“耐力”的长跑。“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如何在转换的过程中不失速,如何保持长期的经济和产业优势,并不断培育新的优势,是摆在山东人面前的难题。”周勇分析认为。
山东是能源消费大省,受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结构性矛盾突出。《意见》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支持山东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其中,对非化石能源,突出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支持山东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建设规模化风电光伏基地。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
据观察,山东“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的步伐从未停止。山东省能源局数字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099万千瓦,同比增长27%,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35%,年内新增装机1308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今年4月,山东省第二批“稳中求进”政策清单中,更是对新能源发展提出“真金白银”的实招硬招。例如,大力支持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积极推动海上光伏试点示范、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等。
为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山东省能源局充分借鉴外省先进经验,科学测算项目开发建设成本,结合山东省实际,加大突破力度,其中对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省财政分别按照每千瓦8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规模分别不超过200万千瓦、340万千瓦、160万千瓦。
周勇认为,在能源双控向碳双控的过渡过程中,山东省可以做提前性探索。例如,要把能源双控行政手段为主,转化成市场化手段为主的碳双控,从而以改革促发展,释放企业发展的活力。
“文件中给予山东省最艰巨的任务,是2035年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这一目标要求必须有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速。”周勇表示,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山东紧盯2035年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目标,统领其他分目标和分措施,是避免不同部门出台的各种政策措施“合成谬误”或“分解谬误”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