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王伟 潍坊、淄博报道
(淄博相天莲生态农业项目负责人李政 王伟摄)
农村金融是个“老大难”,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是关键。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山东农担”),作为一家主要业务指标持续领先的省级农担公司,近年来在助力“三农”事业发展方面,不断深化“政银担”合作,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增信、分险、赋能作用,撬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三农”,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近日,经济导报记者跟随“国企改革看山东”采访团走进山东农担,深入了解其破解融资难题的典型做法。
破解“三农”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烦
说起高青黑牛产业的发展,就不得不说山东农担的支持。
2021年,由于连续多天秋雨连绵,青贮成了稀缺物品,价格暴涨,还找不到货源,高青县仉家盒马肉牛养殖合作社的带头人邵明财一想到几十头牛的食料问题,就愁得吃不下饭。
正在邵明财一筹莫展之际,山东农担高青办事处了解到情况后,及时与其联系,经过现场查看后,联系了高青农商行。“仅仅用了5天时间就办理了一笔价值120万元的‘鲁担惠’农贷,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难题,利息低还享受财政贴息。“邵明财对经济导报记者说,他用这笔钱及时购买青贮,保证了牛一年的口粮。
两个月后,邵明财又用办理的农贷,购置了60头高青黑牛,扩大养殖规模。”六、七两个月收获黑牛仔40头,龙头企业以每头牛1万5千元的价格回收,合作社增收60万元。“邵明财对经济导报记者兴奋地说。
数据显示,山东农担累计为淄博市11826户经营主体担保贷款60.6亿元,其中高青县累保贷款18亿元,担保规模位居全市第一,全县累保养牛农户1252户,担保贷款5.77亿元。
淄博中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丙春也是惠农贷的受益者。
“我贷了300万的‘鲁担惠’农贷,去年建设了高标准养殖棚。如今,田丙春对奶牛养殖产业进行了规划,做好奶牛养殖,打造自己的富硒牛奶牌子,大力发展高青黑牛。”去年,我投资1300万元建设了17000平方米的标准牛棚,可繁育养殖黑牛1000至1500头,带动周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园养殖。”田丙春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扭住产业振兴“牛鼻子”
撬动金融活水
目前,农担工作已逐渐成为政府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政策工具。
淄博市博山区是山东省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占全省的80%。
“种植猕猴桃需要三年才能结果,前几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资金投入比较大。之前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资金支持,需要提供担保,还要有房子抵押,很难贷,利息也高。”日前,淄博相天莲生态农业项目的果园里已经硕果累累,该项目负责人李政指着满树的猕猴桃,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这一问题迎刃而解。“现在贷款100万元,山东农担这里还有贴息,算下来一年成本才2万元多。”李政向经济导报记者细数经济账。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底,山东农担在博山区累计担保654笔,担保金额42969万元,其中支持猕猴桃种植户189户,金额7050万元。此外,山东农担还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成果,赋能博山猕猴桃产业转型发展,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冷链系统破解博山猕猴桃“产、销、存”难题。
“截至目前,我们累计为山东20.9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185亿元,发挥‘乘数效应’拉动社会投资3000多亿元。”
张安民介绍,山东农担精准施策,开发了“农耕贷”“农业生产托管贷”“农资购销贷”等专项担保产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手段创新
深化“政银担”合作
为破解“三农”融资难的问题。山东农担公司加强“农政银担”多方合作,不断探索多种金融工具协同支农机制,目前山东农担已经和省内200多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为破融资贵问题,山东农担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新冠疫情发生后,山东农担第一时间提出担保费减半收取等举措,粮食种植和其他行业担保费率分别降至0.5%和0.75%,目前仍是全国担保费较低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财政+金融”双驱动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政银担”协作让利于民,农户在享受财政贴息贴费后,实际融资成本仅约2.69%,累计为全省21万户农业经营主体节省资金100多亿元,户均减负5万多元。
为破融资烦问题,山东农担研发了担保业务管理系统,具备自动验证、电子签章、电子合同、扫码缴费、业财一体化、电子发票等功能,让业务流程从最初的线下手工作业、人工审查,到全流程一网通办、“人机同行”审查审批,再到全线秒批秒贷零人工干预。
“目前,50万元以下项目当天即可审批完成,100万元以下产业集群、产业链项目仅需2-3天,100万元以上缩短至5-7天,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不误农时。“张安民透露。
张安民表示,山东农担将持续深化政银担合作机制,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撬动引导金融资本投入“三农”领域,有效破解融资“老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