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琼 通讯员 赵昱
“以前没怎么了解过时政,感觉都是我们普通人较少接触的,现在不仅在家门口学到了党代会精神,还能在茶余饭后听红色故事,简直一举多得。”在惠民县桑落墅镇桑南村广场,伴着傍晚习习微风,十余名群众围坐在一起,聆听一场“办在家门口”的“流动课堂”。
今年以来,桑落墅镇拓展宣讲形式、丰富宣传载体,根据“深耕基层、深挖典型,深映初心、深入百姓”的工作原则,成立一支由老党员干部、退役士兵、教师、产业带头人、知心大姐等23名成员组成的“名嘴乡音、百姓宣讲”团。截至目前,该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场,打造59处“流动课堂”。
和以往严肃的会议形式不同,这里没有会议室,没有宣讲稿,更没有长篇大论的文章,“流动课堂”就建在群众家的小院里、广场上、田间地头。来自本土的“民嘴乡音”百姓宣讲员通过讲故事、拉家常、听实事等方式,用百姓喜闻乐见的乡言乡语,有心、有情、有味地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传递到广大群众的心坎中。
“我们的言语就是当地语言,群众听得懂。宣讲形式也非常多样,有理论宣讲、政策解读、诗文朗诵、诗歌创作、曲艺歌曲等多种形式,通过开展面向基层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宣讲员季玉昌说。
宣讲形式灵活,宣讲员也更多样,通过分系统、分专业扩充多种类型的宣讲队伍,让宣讲内容涵盖到方方面面,“流动课堂”更普适性、大众化,吸引百姓聆听。
据了解,为了让理论宣讲绘声绘色、走“新”更走“心”,宣讲活动中,“民嘴乡音百姓宣讲”团成员注重挖掘本土红色“富矿”,围绕渤海革命老区最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红色故事和英雄事迹,还将线下宣讲与线上宣讲结合,录制了“民嘴乡音”云宣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开设“民嘴乡音”有声图书馆,群众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听宣讲、听知识、听讲座,把富有乡土气息、贴近基层群众的优质文化惠民工程送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