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元春 王钰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今年以来,邹平市坚持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以发展实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聚力聚势深挖开源拓宽增收之道,探索打造村集体增收的邹平路径。
“强支部”提升基层组织“领航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邹平市将“实施‘实体强村’工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作为县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16个镇街全部成立了“实体强村党建联盟”。结合各镇街实际,筛选确定了首批35个班子坚强有力、产业具备特色、群众参与度高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市级示范社,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843个,858个村全覆盖。
位于邹平市明集镇东北部的牛家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是35个市级示范社之一,牛家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村“两委”班子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惠民生,走出了一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增收显著提高、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的发展新路。近年来,牛家村先后荣获 “滨州市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等称号。
做大做强合作社必须选准选好“当家人”。明集镇党委紧紧围绕“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的任务,把高质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持续培育“红色领头雁”,提高领航能力。牛家村以此为导向,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链条、各过程,实现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合作社理事会三个班子、一套人马、三会合一,确保合作社在村党组织领导下高效运转。就像牛家村党支部书记穆玉文所讲:“得拿着村里的事当自己的事办才行。”
牛家村共有村民210户、871人,其中党员36人、村民代表30人。该村距离市区仅9公里,交通便利,且村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素有种植韭菜的传统。但近年来,村内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居多,老年人虽有土地情结,但劳动能力有限,对于新型农业技术掌握很少,致使很多土地处于半撂荒状态,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村集体增收的步伐。为有效破解现有问题,牛家村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商定在牛家村南修建蔬菜大棚,建成以韭菜种植为主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020年6月,牛家村党支部领办邹平市“明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
带头干事的人有了、项目敲定了,如何解决资金这个“老大难”问题?牛家村支部委员和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将土地转让给村集体,还积极当好“小喇叭”“扬声器”,为邻里讲解政策、分析收益,成功吸纳20户村民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筹集资金33万元。在得到社员的信任和支持后,牛家村党支部马不停蹄地开始办理合作社相关手续,在镇农业办的指导下第一时间召开社员大会通过章程、确定分红方案。合作社成立后,牛家村首先为村里的无收入中老年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在合作社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一天收入80元。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问题。牛家村党支部按照“建好一个党组织,振兴一个好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思路,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引领贯穿到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为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经”培育富民强村“竞争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难题的前提。促进产业兴旺离不开新型经济模式的推动,牛家村党支部领办的“明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联合周边的5个村庄,整合中央扶持资金300万元,集体土地491.6亩,先后投资670万元建成集现代高效农业、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科学实验于一体的“支部领办、多村联营”的示范基地,变以前的“单打独斗”为现在的“抱团取暖”,引导和规范群众发展蔬菜种植及销售产业。
以前,牛家村虽有种植韭菜的传统,但仅限于各家各户自产自销,市场不大,销路不畅,收入也不稳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后,不仅解决了销售渠道难的问题,更提升了种植规模和效益。“我们村建立这个蔬菜合作社以后,我立马加入了,投资了5万块钱,年底分红在2万左右,以前我自己干,没那么多的收入,现在合作社成立后,大家一块干,收入好太多了。”牛家村一村民由衷地感叹。
截至目前,牛家村已建成韭菜大棚38个,间种青尖椒、西红柿等时令鲜蔬10余种,销售韭菜56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40万元,牛家村村集体增收25.3万元,其余各村年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余元。同时,合作社整合各村闲散劳动力资源,提供播种、灌溉、采摘等就业岗位50余个,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民增收。
“除了韭菜基地外,我们合作社正在开发食用菌项目,已完成70%,预计在10月15日左右投入运营,村集体收入将达到70万元。通过成立‘实体强村党建联盟’,真正实现了以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让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明集镇牛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穆玉文告诉记者。
下一步,牛家村将创建智能采摘棚8个、食用菌智能棚19个,垂钓中心1处,进一步开发果蔬采摘、休闲餐饮、旅游观光等项目,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渗透的产业链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辐射带动周边村庄,持续实现群众致富和集体增收。
“民生戏”增强持续发展“内生力”
“乡村振兴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乐不乐意。”集体有收益,群众更受益,老百姓才会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以“主人翁”姿态参与治理,乡村振兴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内生力”。如何使老百姓的“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这是牛家村“两委”在集体收入增加后首先考虑的问题。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更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牛家村使用村庄投资的方式进行村庄基本环境整治,着力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发生彻底变化。
该村全面实施村庄道路“户户通”工程,重新整修道路5条,硬化村内道路27000平方米,安装村内太阳能路灯96盏;建设并完善村庄文化设施。修建文化广场4个,标准化球场、乒乓球室、图书室,文化长廊86米,墙体涂白21000平方米,大舞台1座;投资5万元建设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有学习橱窗、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学习教育课室,建设办公与幸福院融合的标准化老年活动中心。同时,建立了婚丧事项申报制度,大力宣扬勤俭持家、厚养薄葬、喜事新办、婚事从简的婚嫁理念。成立了太极拳队伍、锣鼓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娱乐生活。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正在筹备建设一处孝善食堂,不仅解决留守老人的吃饭问题,更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爱,让村民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