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钰 李元春
“经过创办合作社,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们也挣了钱,大家都很高兴。”邹平市九户镇黄家村党支部书记黄光明说,当前,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其中种植一季蜡质玉米80亩,并投资70余万元建设了670平方米的粮仓,硬化晒粮场2000平方米。粮仓投入使用后,为村民提供有偿储存粮食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余元。“计划9月底前再流转150亩,到2023年底村集体可增收30万元。”
一个没有工业企业,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小村子,要实现村集体收入如此大的跃升,黄光明的底气何在?
面对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村集体增收乏力、发展后劲不足等现状,九户镇立足农业基础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增收致富。
2019年以来,九户镇充分发挥党委引导和党支部主体作用,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供销社+农户”的合作模式。
这一探索得到了邹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之深化提炼为“1+4”土地经营模式,“1”是党建引领,4是“四位一体”,即“合作社+农户+供销社+金融”,同时出台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措施,在全市推广。
在该模式下,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村级合作社将流转的村民土地进行托管经营,供销社提供全流程社会化服务但不参与分红,金融机构则负责提供资金支持。扣除经营成本和土地承包费用后所有利润全部归村集体支配,再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村集体与农户的分红比例。
变身经营主体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着熟悉土地、贴近农民等天然优势,但农业生产现代化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科学种田,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人才、技术、销售等难题成为一大考验。
为此,邹平市供销社投资1000余万元,成立了滨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购置国内外最先进的农机设备60余台套,建立了标准化种植、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生产的种植模式,可实现全程农事“一条龙”服务。
经过九户镇党委积极对接洽谈,供销社承诺以低于市场价10%-15%的优惠价,提供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物资采购、机播机收、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种植效益。
“我们与村级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服务协议,可提供从耕到收、储的全托管服务,或者‘耕、种、收、储、售’等环节中一项或几项的半托管服务,并为合作社土地提供智慧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服务。在最大程度让利于民的同时,实现粮食种植更加科学高效。”邹平市供销社监事会主任张爱国介绍。
由供销社托管经营,集约化、科学化、规模化种植,较小农户传统种植,利润能提升多少?
张爱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滨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中裕等积极对接,开展良种繁育、功能性小麦、蜡质玉米种植,价格比普通粮食种植每斤高出0.1-0.2元,加之土地成方连片后种植成本的降低和科学化管理,亩均利润提升五六百元不成问题。目前,公司已与成家、道民、西郭、黄家等4家支部领办合作社、5个种粮大户签订了蜡质玉米种植协议,实现订单种植2000余亩。
九户镇党委组织委员韩志国告诉记者,以往,制约村集体“挑头”从事土地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金缺乏,不能提前支付农民土地使用费,后续工作自然无从下手。鉴于此,九户镇创新性设立党建创业基金,与银行“强村贷”等惠农政策结合,有效支撑村集体生产经营可持续……
作为邹平市首支由乡镇设立的党建创业基金,该基金由镇财政设立20万专项资金,先期吸引4家“百千万提升工程”示范企业带头,10余家爱心企业积极参与,建立不低于500万的创业“资金池”,不仅为入社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免息创业启动资金和结对帮扶,破解了支部领办合作社无启动资金的问题,还每年设立5万-10万元的专项奖励金,用于奖励支部领办合作社中富民强村表现突出的个人,充分激发领头雁的干事创业热情。
“15万元的党建创业基金解决了合作社启动资金不足难题,不但能提前支付农户土地流转金,而且有效支撑购买种子、化肥、农药、装载机所需。”黄家村党支部书记黄光明高兴地说。
“‘1+4’土地经营模式统筹各方优势资源,有效解决了以往农业生产发展‘低、小、弱、散’的问题,全面激发了农村要素资源活力。在此过程中村党支部牵头领办的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应对市场风险、带富致富能力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也不断增强。”九户镇党委书记孙美荣表示,下一步将有效发挥镇党委统筹抓总作用,在运行机制、资金管理、生资购置、风险规避等方面出台指导性意见,确保村级合作社“姓公不姓私”宗旨不动摇的同时支持其立足实际,在生产经营、分配比例上积极探索,努力畅通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