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玉婷 报道
本报济南9月23日讯 国有企业在山东经济大盘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上午,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直部门第二场,介绍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
2021年,山东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160亿元、利润总额1017亿元,资产总额达到41797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倍、4.3倍和3.6倍。不包括直辖市,上述三项指标均列全国省级监管企业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属国资国企主动担当作为,强力改革攻坚,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国企改革之路,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省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尹刚说。
这是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明显优化的十年。山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心无旁骛攻主业”重要指示,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特色板块集中,完成398户企业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275户“僵尸企业”出清,省属企业主业投资占比超99%。大力度实施重组整合,先后组建成立山东土地、山东发展、山东国惠、山东铁投、山东机场、山东港口、山东健康、山东文旅、山东人才、山东环保等企业,完成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打造了一批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团,省属企业有4户进入世界500强。
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山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省属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加快形成。
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例,十年来省属企业引入社会资本627亿元,控股上市公司达到48家,资产证券化率超60%。“今年山东又新增一户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形成了兖矿能源、潍柴动力、山东黄金、华鲁恒升等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绩优股。”省国资委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处处长肖永达介绍。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省属企业研发投入由2012年的35亿元增至2021年的379亿元,年均增长30%,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4%,重点企业达5%以上。目前,省属企业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53个、高新技术企业353户、“独角兽”企业3户、“瞪羚”企业73户、单项冠军企业15户、专精特新企业126户,山东重工“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出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超过51%的柴油机;山东港口自主开发建成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比国外高50%以上。
国有资产监管效能不断提升。山东深入推进职能转变,持续改进监管模式,增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能力;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修订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清单外事项一律由企业自主决策。全省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国资云”监管平台、“阳光采购”服务平台的建成,带动国资监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省市县三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面完成,国资监管大格局基本形成。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省属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一级企业全部制定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各级党组织全部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有效发挥。全面夯实基层基础,逐级开展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实施党建强基、品牌、头雁、对标、激励“五大工程”,省属企业过硬党支部占比超70%。《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容错纠错正面清单》出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在今年山东首次组织的优秀企业家评选中,有20名国有企业负责人受到表彰。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山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在国资国企领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据介绍,截至目前,省属国资国企“十强”产业资产总额达8880亿元,新增投资70%以上投向功能性产业和新兴产业,14户企业为我省重点产业链的“链主”,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专项课题100余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0余项,以自身提质量、调结构为全省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